中药巴戟天的别名叫擎天柱吗?

充足的睡眠是避免肾虚的重要措施。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经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等都是导致肾脏以及其他与肾有关的脏器或者系统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品名:巴戟天

别名: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是中医常用的壮阳药,以其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良好疗效而闻名于国内外。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isHow)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我国药用巴戟天,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录,并作了详细评价,惟考证其植物来源,近代学者之说颇多,意见不一,但均肯定非现代所使用的品种。1958年,侯宽昭教授通过对当时市售商品巴戟天的调查并追查其原植物,认为是茜草科的一个新种订名为isHow。谢宗万同志通过对历代本草中药品种变迁的考证亦认为此种是当代药用巴戟天的"新兴品种"。据近年的调查和采集,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产地分布:

巴戟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江西亦有分布。野生、家种俱有。主产于广东高要、德庆、五华、新丰、广宁、郁南、紫金、封开;广西凭祥、钦州、上思;福建南靖、平和、永定、武平。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缠绕或攀援藤本植物。根肉质,圆柱形,多少呈连珠状,表皮灰黄色。茎圆柱形,灰绿或暗褐色,幼时被褐色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上面初被疏糙伏毛,下面沿中脉被短粗毛,脉腋内有短束毛;托叶膜质鞘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由2-6个小头花序组成,每个小头花序有4-10朵花,花冠白色,雄蕊4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果单生,近球形或偏球形,或2至数枚仅基部或中部以下连合而形成聚合果状,成熟时枣红色。种子1-4粒,被白色短毛。

生态环境:

巴戟天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

野生巴戟天多生在荫蔽度30-60%的阔叶林、灌丛林下。家种的多栽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较多,含水量在25-30%,pH值为5-6的红壤或黄壤土中。

生物学特征:

巴戟天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红壤和黄壤土。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月均温超过25℃生长缓慢,月均温低于14℃停止生长,连续3天低于5℃则顶枯,低于0℃地上部枯萎。根据巴戟天每阶段的不同生长习性,可分为种苗期、生长前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

生长习性:

巴戟天喜温暖、湿润。巴戟天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

采收加工:

1、采收巴戟天种植5-6年采挖为宜,以秋冬季采挖为好。起挖后用水洗净泥土。

2、加工除去须根及芦头,晒干后切成10厘米长的段;或者将鲜巴戟天晒至6-7成干时,用木槌轻轻捶扁,晒干;也可先蒸,后晒至半干,再捶扁晒干。

形状规格:

巴戟天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出木部,质韧。肉厚易剥落,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毫米。无臭,味甘而微涩。

规格标准:

以条粗大、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心梗细,味微甜、无虫蛀、货干为佳;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巴戟天性微温,味辛、甘。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的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病,筋骨痿软等症。

主要成分:

维生素C、蒽醌黄酮类化合物、糖类、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等。根皮与木心所含化学成份有很大差异。根皮中有毒元素铅较木心含量为低;铁、锰、锌等16种微量元素含量较木心中为丰富。

主要药理作用:

以巴戟天温浸剂及巴戟天50%乙醇提取液对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巴戟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引起幼年小白鼠胸腺萎缩,推断其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is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尘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气微,味甘而微涩。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1-3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及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184μm。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直径至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2)取本品粉末2。5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5%氢氧化钠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巴戟天除去杂质。

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法(附录II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附录II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制巴戟天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附录IID)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

性味与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不是的,草苁蓉才叫顶天柱。

怎样种植巴戟天?

一般在广东一带选海拔200~700米的山坡地,坡度5°~25°的稀疏林段种植,通常采用育苗移栽,分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1)种子育苗种子一般于采收后用湿沙贮藏到第二年3~4月,当气温超过20℃时取出播种,采用撒播或点播,点播行株距10厘米×7厘米,覆土1。5厘米左右,播后在畦面搭1米高的荫棚或插芒箕草遮阳,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2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注意除草,并施稀薄人粪尿2~3次,3个月后将荫棚拆除,增加光照,使幼苗生长健壮,经150天左右即可出圃定植。(2)扦插育苗生产上常采用扦插育苗,生长快、周期短,成活率也较高。扦插期宜在天气暖和和雨水均匀的季节,3~6月进行。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充沛,查看详细

巴戟天含有哪些成分?

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藤状灌木植物巴戟天(isHow)(见图2-19),以根茎入药。根含维生素C、大黄素甲醚、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甲基异茜草素、糖类及蒽醌类等。味辛、甘,性温。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主治阳萎、小腹冷痛、小便失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症。主产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自治区。巴戟天喜温暖湿润、怕寒冷,较耐旱。图2-19巴戟天植株形态图1。着果的植株2。根查看详细

巴戟天有什么作用,能做哪些药膳?

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巴戟天。古称为不调草、蔓草。其处方用名为巴戟、巴戟天、巴戟肉。性能巴戟味辛、甘,性温,入肾、肝经。其成分含糖类、维生素c、树脂。其作用:①补肾壮阳,治疗肾阳虚之滑精、阳痿、腰痛、尿多、宫寒不孕。②强筋壮骨,治疗肝肾虚的腰膝软。③通络祛风湿,治疗肾阳不足感风湿的腰酸痛。④巴戟天有提高免疫作用,增强正气,健身强神。注意和禁忌本品性温,凡火热症忌用。配方和用法(1)巴戟益智仁汤:巴戟10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三味共煎汤,取汤温服,1日1剂,分两煎,早晚空腹服用。巴戟、益智仁、覆盆子三味共用温肾固摄,适用于肾阳虚的尿频、夜尿多、遗精。(2)巴戟黄芪汤:巴戟查看详细

巴戟天可以嚼着吃吗?

最好不要。巴戟天原药及其系列产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其市场前景看好。每亩地可栽巴戟天2000株左右。巴戟天亩产约300公斤,按市场价40元~6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1。2万元~1。8万元,扣除成本每亩可获利5000元~8000元。巴戟天具有广阔的前景。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4 热度: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