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产后打鱼胆草针好不好?

鱼胆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anch.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化脓性骨髓炎,结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疥癣疮毒。

吃鱼胆是不是会中毒呢?

前一阵,@人民日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的确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共有胆毒鱼类12种,草鱼、青鱼、鲢、鳙、鲤、鲫、团头鲂、鲮、翘嘴、拟刺鳊、赤眼鳟、圆口铜鱼的胆汁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论生吃、熟食、泡酒吞服、还是以鱼胆汁滴眼等外用手段,都会引起中毒,且中毒程度跟服用剂量正相关①。但有人指出,鱼胆剧毒是因为鲤醇,并不是微博中提到的氢氰酸、组织胺等物质。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鱼胆中毒的表现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典籍的影响,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的说法一直很有市场。国内尤其是南方沿海农村,因吞食鱼胆而导致中毒入院的患者屡见不鲜。自1965年国内首次报道鱼胆中毒病例以来,截至2001年共有786例。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鱼胆中毒后,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

,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为主,

其后累及多器官。

如肝脏病变出现黄疸,谷丙转氨酶增高;肾脏病变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还有血压波动、皮肤黏膜出血等②。

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型。

轻度中毒患者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体征轻微,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中度中毒患者

,除消化道症状之外,常还合并肝肾损害,但未出现功能衰竭,无需透析治疗;

重度中毒患者

,以肾功能衰竭为典型表现。急性肾衰不仅是鱼胆中毒中出现早且损害最严重的表现,也往往是患者就诊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的预防性透析,特别是血液透析和灌柳,常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③。

关于鱼胆毒的研究

1991年,日本学者率先对鱼胆进行分析,认为其毒性成分是鲤醇。1992年,同济大学药学系选取草鱼鱼胆,以有机溶剂层析,而后分离提纯,经动物实验证实,草鱼鱼胆的主要毒性成分是鲤醇硫酯钠,其水解产物为鲤醇。鲤醇硫酯钠具有热稳定性,且不会被乙醇破坏,可以解释鱼胆中毒的多样性④。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鱼胆汁中的氢氰酸,可以抑制40多种酶的反应,组织胺物质可以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出血水肿,亦是鱼胆中毒的关键⑤。

中毒表现比对

氢氰酸属于氰化物,主要的毒理作用是解离出氰基离子,与人体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妨碍细胞正常呼吸。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组织缺氧,使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患者呼出苦杏仁味,抢救以吸氧、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亚硝酸钠静注为主。而组织胺中毒则以皮肤潮红、睫膜充血、喉咙烧灼感、荨麻疹等为典型表现,通常愈后良好。如此看来,

不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抢救手段,氢氰酸、组织胺中毒都和鱼胆中毒患者不符。据此笔者认为,鱼胆的毒性成分应该是鲤醇硫酯钠。

当然,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不要相信民间偏方。70年代中期,对鱼胆的药理研究发现,某些鲤鱼科鱼类的胆汁确有镇咳、化痰、短暂的降压作用,但一来作用十分轻微,二来,鲤醇硫酯钠的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十分接近,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危及健康⑥。想要镇咳、化痰、降压,远不如遵医嘱选择其他药物。指望鱼胆的民间偏方能起到现在医药起不到的神奇作用,是绝对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伍汉霖,陈永豪.中国胆毒鱼类的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10(2):.

[2]胡祥仁,陆林,王云生,等.急性鱼胆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救治方法研究(附86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2001,11(3):.

[3]孟新科,邓跃林.鱼胆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7):.

[4]石朝周,毛宇峰,樊启新.鱼胆毒性成分的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2,21(3):.

[5]邓跃林,肖桂林,金益强,等.鱼胆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8):.

[6]伍汉霖,陈永豪.鲤科鱼类急性胆汁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9,20(6):.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查看详细

边鱼鱼胆吃了会怎么样?

不能够吃,食用鱼胆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胆汁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淡水养殖鱼如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等的胆汁中含有鱼胆汁毒素,其耐热性强,不容易被高温和乙醇破坏。所以无论生吃还是熟食或用酒冲服都有可能中毒。胆汁毒素主要损害肾脏、肝脏,亦可损害心、脑、神经系统等。

一般吞服鱼胆5~12个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症状,偶尔食后0.5小时就会发病。中毒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抽搐、头痛、头晕甚至昏迷休克,皮肤、粘膜、巩膜黄染,肝脏肿大,面部、下肢或全身水肿。中毒时发病快、病情重、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30%。

如吞服鱼胆引起中毒,立即送往医院,行催吐、洗胃、导泻,使毒素排出体外;治疗的重点是保护肝脏、防止肾衰竭,避免使用损害肝、肾的药物。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抗休克等。

查看详细

鱼胆中毒肝衰竭怎么办?

鱼胆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故对就诊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催吐等。及时用药糖皮质激素,甲强龙静注,以减轻毒素对各脏器损害。应用利尿剂速尿静注、甘露醇静点等,促进毒物排泄,并可防治脑水肿。对症治疗:碱化尿液碳酸氢钠静点,补液,防止肾功能衰竭。根据病情及早应用透析疗法。

查看详细

鱼胆中毒什么症状?

鱼的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 如杀鱼时不小心弄破鱼胆,鱼煮熟后味苦。鱼胆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这种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会发生中毒。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本病目前无特殊解毒药物,应重在预防,得病后采取综合治疗,治疗重点在于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透析治疗。如果有不适,建议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