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怎样施肥?

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15公斤。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复土密封。

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公斤或饼肥公斤或塘泥担。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冬季竹子是收成期施肥可多用钾肥以冬笋巢,和边根巢施肥。

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包括正确确定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法、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采伐年龄: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年生蓄养、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

采伐季节: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力学性能好、不易虫蛀的季节进行。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株为好。

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吸收土壤养分多。而在砍伐竹子时,把竹材和枝叶运出林地,带走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残留的竹蔸和根系一时不能腐烂分解,所含的养分大多为暂不可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营养物质,才能保证毛竹林的持续生产。

毛竹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一般都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满足。氮、磷、钾是竹子生长最主要的三要素,需要量大,土壤中常常供肥不足,需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施肥必须讲究科学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必须根据竹林生长需要和土壤缺肥状况来施用,一般来说是竹林生长需要什么施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施,土壤缺什么施什么。此外,还要注意施肥方法,要注意少量多次,深施入土,并且把握好施肥天气,提高利用率,防止流失,造成环境污染而产生公害。

1、施肥数量

毛竹林的施肥量,可根据竹林的采伐耗肥量和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分析资料,毛竹生长对氮、磷、钾的要求比例为:5:1:7,每采伐鲜竹材(胸径D=9厘米)500千克,秆、枝叶全部运走,需消耗氮1.56千克、磷0.38千克、钾2.38千克。但是在确定施肥量时,还要考虑肥料的利用率,因为采伐带走的养分数量中不包括土壤流失的养分和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以及林下植物消耗的养分。也就是说,施肥的数量一定要超过采伐带走的数量,才能保证竹林生产力不断提高。

毛竹林应提倡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供多种养分的作用,且柴草嫩叶来源丰富,可就地取材,是山地毛竹林的很好肥源;也可在林间空地、林缘套种绿肥,每年可埋青作肥料。据研究,有机肥中以饼肥为最好,猪栏肥次之,干稻草、青草以及塘泥较差。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年每亩竹林可施饼肥150~200千克,或厩肥、堆肥、垃圾肥、绿肥、嫩草肥等2500~3000千克,或塘泥5000~千克。施用有机肥的毛竹林所产的竹材质量好(竹腔壁加厚),增产的持续时间长。

近10年以来,全国各地对毛竹林施用化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毛竹中心产区的试验来看,氮、磷、钾3要素的施肥效应并不是一样的,单施磷、钾肥的效果并不那么特别显著,而单施氮的效果却非常显著,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增产幅度可达50%~100%。这是因为一般土壤母质中,钾的含量较为丰富,磷的需要量也不很大。一般竹林施复合肥效果最好,可按5氮:3磷:2钾混合施用。中、高产毛竹林每亩可施氮15~20千克、磷8~12千克、钾6~8千克[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其中氮最多不超过25千克。据国外报道,使用硅肥可使毛竹增产和增强抗病性。但据国内研究,我国一般毛竹林硅素营养不缺乏,且施用硅肥可能有阻碍出笋成竹、降低产量的趋势。

2、施肥时间

施肥时间要随肥料种类不同和竹子生长需要而定。一般迟效性有机肥在冬季松土前施用,并埋入土中。对速效性化肥的使用国内外均有不同看法。有的主张出笋前施,有的主张在笋芽分化期施。从大多数试验来看,一般出笋大年在5~6月份施有利于行鞭;小年在5~6月施有利于换叶,使新枝新叶茂密浓绿,增强整个林分同化效率,积累大量干物质;小年在8~9月份施有利于笋芽分化,对来年出笋成竹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这也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时期。而出笋大年在2~3月份施,对新竹质量和产量也有效果,但总不及小年8月施。此外,采笋后在笋潭中施追肥,其效果非常理想的。

3、施肥方法

不论施有机肥或化肥都提倡深施,不宜面施。面施不仅流失快、挥发多,有机肥也难以转化为腐殖质,而且容易诱导鞭梢向上,产生浮鞭。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撒施、沟施、竹蔸施和伐桩施等几种。撒施适用于有机肥和化肥,是一种与松土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其做法是:先将化肥均匀撒在林地上(或将有机肥均匀铺在面上),尔后再垦覆或松土埋入土中。开沟施肥是在林地内开深宽都为20厘米的水平带沟(有机肥要更深更宽些),沟距3~4米,肥料撒入沟内后,回土覆盖。竹蔸施肥是在竹秆基部上方30厘米左右开半圆形沟,深20厘米、宽15厘米,撒入化肥后,覆土盖好。伐桩施肥是在竹子砍伐后不久的伐桩中,用铁杆打破节隔,施入化肥,然后用泥土封好。伐桩施肥具有吸收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同时能加速伐桩腐烂又不伤鞭等优点。伐桩施提倡当年砍竹当年施,一般施碳酸氢铵较为经济。近年来有人在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大暴雨较频繁、削山松土后容易引起水、土、肥流失的竹林中做了毛竹林免耕施肥试验,效果较好。安吉还对毛竹叶面喷施化肥做过试验,配成20%左右的溶液,在笋期进行叶面喷施。根据试验报道,各项生物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为以后飞机大规模喷施提供了可能性。

各种施肥方法在短期内对肥效有显著影响,年数延长、差别缩小,在常用的撒施、沟施、竹蔸施和伐桩施中,撒施肥效发挥最快,竹蔸、伐桩施肥效果较慢,沟施中等。综合起来以沟施为好。

4、新肥料的应用

竹林生产目前使用的肥料种类很多,但总的来说是农家肥和化肥两类。竹林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因此使用农家肥相当不便。使用化肥有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两大类,但又是以一、二种有效成分为主的肥料。现在许多地方开始使用多要素的混合肥和复合肥,如上虞生产的竹笋专用复合肥。相对来说,混合肥和复合肥所含元素是经过厂家进行配方试验后制造的,其营养元素就比较全面。

日本现在在推广使用的机关报肥料不仅要求按照经营目标及竹林生长需要多元素科学配方、营养平衡,还要求添加良好的吸附剂,做成营养缓释肥料。一般的肥料施肥后的有效期为20天左右,1年至少要施肥3次以上。而这种缓释肥料施入土壤后,缓慢地释放有效成分,有效时间可达4个月,1年只要施肥2次就足够了。而且这种肥料几乎不受下雨的影响,不容易流失,使用时只要撒在地面上就行了。此外,农家还有习惯自己生产菌肥等生物肥料,自产自用。

中国林业科学院亚林所用自己分离出的竹根际固氮菌株研制的竹林专用生物肥,在笋用林的使用中,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毛竹有多高?

毛竹最高可达20米

毛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但大部分都在厘米之间。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

查看详细

毛竹的作用是什么?

1、食用。笋用主要表现为竹笋和笋干。我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是优良的保健蔬菜。 

2、观赏用。观赏用主要表现为园林观赏竹,是一种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园林应用竹类植物,一般以茎秆、叶色等形态比较奇异。常见的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刚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  

3、传统材用  

(1)居家用品:竹扫帚、竹篱笆、竹制猪笼、竹制大棚、竹制水车、竹菜篮、竹梯、竹筏、旗杆、竹凳、竹栈、竹席、竹席、竹垫、竹扇子、牙签、竹杯、钓竿、竹伞等 。

(2)纯工艺品:竹风铃、竹雕刻、竹编织品、竹乐器等。

(3)建材用品:竹胶板、竹地板等。

(4)其他材用:竹炭、竹醋液、竹浆造纸、竹叶医用等。

扩展资料

竹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世界上除了南极洲与欧洲大陆以外,其他各大洲均可发现第四次冰川以后的乡土竹种。亚洲分布最为丰富,其次为非洲和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很少。

中国广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南、云南和四川等都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竹子分布。

由于高山和海洋的阻隔,世界范围内的竹类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竹区。

竹为多年生植物,但不具备年轮,因而与一般人所认知的不同,竹子是一种巨大的“草”,大都具有地下根状茎。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节明显,各节生芽,地下茎各节的芽可萌发成地下横走的竹鞭或地上的竹竿。竿节上的芽常形成各节的分枝。分枝上的叶为营养叶,批针形,具短柄。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在某些地区,也有丛生的竹子,其地下茎形成多节的假鞭,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整个植株丛状生长分布,典型的如凤尾竹、慈竹、麻竹和孝顺竹。一般生长于水热条件比较充足的区域。

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有些竹地上部分的空心茎每天可长40厘米,完全成长后的高度可达35─40米[来源请求]。竹生长快速的原因是其枝干分节,故当其他植物只有顶端的分生组织在生长时,竹子却每节都在同时生长。但是,随着竹的不断长大,竹节外面包裹的鞘就会脱落,竹的高度就停止生长了,但其内部的组织生长充实依然在不断进行中。

查看详细

毛竹是不是第五年才开始长?

不是的,毛竹在前4年的时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长了数百平米长,土壤外面只是长了几厘米,从第五年开始,土壤外的部分才以疯狂的速度生长,可以在数周长到几十米。望!

查看详细

怎样载种毛竹?

一、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毛竹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竹鞭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厘米的范围,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每年夏末秋初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初冬笋体肥大,笋壳呈黄色,被有绒毛,称冬笋。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在土内处于休眠状态,到了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即春笋是冬笋发育成的)。春笋中一些生长健壮的,经40—50天的生长后,竹杆上部开始抽枝展叶而成为新竹。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换叶一次,以后二年换叶一次,每换叶一次称为一“度”。新竹经过2—5年生理代谢,抽鞭发笋能力增强、竹秆材质处于增进期的壮龄竹阶段:经过6—8年的生长,竹秆材质生长达到强度稳定的中龄竹阶段;9年以上竹将出现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趋势,进入老龄竹阶段。

二、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

①母竹选择:母竹以竹龄2—3年生(以二年生为主)、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竹为宜。

②母竹的挖掘与运输:挖掘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走向(一般与母竹秆基椭圆形的长边方向平行),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竹鞭来鞭去鞭的识别,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来鞭留30一40厘米截断;去鞭留40—5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运输时必须包扎好,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

三、毛竹的种植与管理

一选地:造林地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二整地挖穴:清除栽埴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40株;株行距可用4×4米;栽植穴的规格是穴长1米,宽0.6米,深0.5米左右。

三种植时间:春节前后遇雨或土壤湿透后,种植时间要求最迟在春分前种植完成。

四栽植:种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l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5—10厘米,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根水”。

五抚育施肥:种植后当年进行抚育1—2次,并施肥一次以上。

查看详细

一什么毛竹填量词?

一根毛竹

毛竹[máozhú]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máozhú]

竹的一种,通常高达10米左右,叶子披针形,茎的壁厚而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也可用来制造器物。也叫南竹。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0-05 热度: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