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是什么菜、俗称什么?

荠(学名: (Linn.)Medic.)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茎直立,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叶柄长5-40毫米,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花果期4-6月。

荠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

荠可全草入药,茎叶作蔬菜食用,种子含油,供制油漆及肥皂用。

荠菜的好处有哪些?

荠菜含有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等,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钾、钠、镁、锰、锌、铜、硒等成分。芥菜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预防消化道肿瘤,荠菜中的乙酰胆碱、大量的粗纤维具有降脂的作用。

查看详细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荠菜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蔬菜,对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有着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并且经常的食用,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吐血便血、麻疹、肾炎的水肿、尿痛、尿血等。

查看详细

荠菜怎样吃较好?

用荠菜做馄饨、饺子能盖三鲜,拌凉菜、或与肉同炒,味属上乘。南方人则喜欢在春游时顺手采摘一些嫩荠菜用清油炒后作美味佳肴,或是在开水中浸一下,拌上红油海椒、味精、醋、香油、葱、姜末等佐料,作为开胃‘送饭’的蔬菜。

查看详细

荠菜什么时候种?

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春、夏、秋三季均可。

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荠菜可行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华北地区可行二季栽培,春季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从7月上旬至9月中旬。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

选地整地

华北地区由于荠菜的市场需要量不大,故少用大面积连片地块种植。一般用田埂、地头地边;大棚、温室的东西两侧或南侧栽培。种荠菜的地要选择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千克,浅翻、耙细,做成平畦。

播种管理

荠菜

荠菜的种子非常细小,因此整个播种都必须小心谨慎。

①整地荠菜播种时对地块的要求非常严格,要选择杂草较小的地块,畦面要整得细、平、软。土粒尽量整细,以防种子漏入深处,不易出苗,畦面宽2米,深沟高畦,以利排灌。

②播种方法荠菜通常撒播,但要力求均匀,播种时可均匀地拌和1~3倍细土。播种后用脚轻轻地踩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早秋播的芥菜如果采用当年采收的新籽,要设法打破种子休眠,通常以低温处理,用泥土层积法或在2~7℃的低温冰箱中催芽,经7~9天,种子开始萌动,即可播种。在夏季播种,可在播前1~2天浇湿畦面,为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出苗困难,播后用遮阳网覆盖,可以降低土温,保持土壤湿度,防止雷阵雨侵蚀。

③播种量每667平方米春播需种子0.75~1公斤夏播为2~2.5公斤,秋播为1~1.5公斤。

荠菜种子有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利用,因未脱离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

田间管理

在正常气候下,春播的5~7天能齐苗;夏秋播种的3天能齐苗。出苗前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刊出苗。出苗后注意适当灌溉,保持湿润为度,勿使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雨季如有泥浆溅在菜叶或菜心上时,要在清晨或傍晚将泥浆冲掉,以免影响荠菜的生长。秋播荠菜在冬前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

春、夏栽培的荠菜,由于生长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2片真叶时;第二次在相隔15~20天后。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液千克,或尿素150千克。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每采收一次应追肥一次,可追肥4次,施量同春播荠菜。

荠菜植株较小,易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为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在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作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或拔大草伤苗。

采收时间

春播和夏播的荠菜,生长较快,从播种到采收的天数一般为30~50天,采收的次数为1~2次。秋播的荠菜,从播种至采收为30~35天,以后陆续采收4~5次,长江流域可一直延迟到翌春。

采收时,选择具有10~13片真叶的大株采收,带根挖出。留下中、小苗继续生长。同时注意先采密的植株,后采稀的地方,使留下的植株分布均匀。采后及时浇水,以利余株继续生长。每公顷产~千克。

查看详细

荠菜有什么作用?

荠菜,为常见野生菜肴,我国各省区都有分布。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含荠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3 热度: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