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可不可以吃河蟹?

红胎记也即是临床上常说的“鲜红斑痣”,属于毛细血管瘤的一种,好发于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身上。红胎记表现为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创伤后容易出血。长了红胎记,我们是建议患者尽早治疗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畸形血管的管径就越细,治疗的难度越小恢复也越好。不能耽误孩子的病情,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大闸蟹与河蟹有什么区别?

从外表上来看大闸蟹和河蟹两者是没有什么一不样的,但是吃起来就不一样了。如果阳澄湖大闸蟹和河蟹同时都去清蒸,阳澄湖大闸蟹肉甘甜而鲜,且没有异味,而普通河蟹,上有怪味,肉微甜不鲜。

正宗辨别阳澄湖大闸蟹和普通河蟹的方法:

阳澄湖大闸蟹脂膏丰腴,美味无比的大闸蟹有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大闸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大闸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查看详细

螃蟹是海蟹还是河蟹有什么区别?

1、外形不同。

河蟹的腿和钳子上会有很多的小绒毛,且大部分为青色,没有亮丽的色彩;

海蟹不仅没有小绒毛,种类也很多多,颜色也各不相同。

2、口感不同。河蟹无论是蒸熟了吃还是煮熟了吃,肉质都十分的紧实细腻;而海蟹虽然个头大,但是它的肉质比较松散,吃起来味道也没有很好。

3、营养不同。河蟹和海蟹在营养上是各有千秋,同等重量下,河蟹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海蟹,而钙、钾和镁的含量则要低于海蟹。但是,河蟹的胆固醇含量是海蟹的两倍多。

4、选购方面。在选购的时候,河蟹是一定要选鲜活的;而海蟹则通常是冷冻的,因为海蟹捞上来就已经死了。

查看详细

河蟹有哪些营养价值?

河蟹又称螃蟹、大闸蟹、清水蟹、毛蟹等。河蟹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成分。河蟹肌肉中含十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量较多。此外,铁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5~10倍以上,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河蟹具有益阴补髓、清热散淤、通经络、解散毒、续筋接骨、催产下胎和抗结核等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伤筋断骨、淤血肿疼、漆中毒、胎死腹中、胎盘残留、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等症。

注意:食蟹中毒者,可服用紫苏、冬瓜、芦根、蒜汁,皆可解之。蟹肉性极寒,不宜多食。

查看详细

河蟹有哪些主要生活习性?

了解和掌握河蟹的生活习性,是健康养蟹的基础。

(1)栖居方式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晰、水草丰盛的淡水湖泊、江河中栖息。其栖息的方式有隐居和穴居两种。在有潮水涨落的河川或各类水域的岸滩地带,河蟹往往营穴居生活(图2-2)。在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水面开阔的湖泊、草荡中,河蟹一般不挖穴,隐伏在水草和底泥中过隐居生活。通常隐居的河蟹新陈代谢较强,生长较快,体色淡,腹部和步足水锈少,素有“青背、白脐、金爪、黄毛”清水蟹之称。而穴居的河蟹新陈代谢较弱,生长较慢,体色较深,腹部和步足水锈多,素有“乌小蟹”之称。

图2-2河蟹的洞穴

(2)食性

河蟹为杂食性甲壳类,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螺、蚌、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植物性食物有金鱼藻、菹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眼子菜、苦草、浮萍、丝状藻类、水葫芦(凤眼莲)、水花生(喜旱莲子草)、南瓜等;精饲料有豆饼、菜饼、玉米、小麦、稻谷等,但在一般情况下,水草等食物较易获得,故在自然环境中,其胃内食物组成常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河蟹不仅食量大,贪食,而且消化吸收能力强,河蟹耐饥饿能力强,长达1个月不吃食也不致饿死。水温在5℃以下时,河蟹的代谢水平很低,摄食强度减弱或不摄食,在穴中蛰伏越冬。

(3)争食和格斗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还有抢食和格斗的天性。特别是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大,易发生争食和格斗。为避免和减少格斗,在人工养殖时可采取饵料多点、均匀投饵,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要合理搭配,刚蜕壳的“软壳蟹”要加以保护(如采取增加作为隐蔽物的水草数量、投饵区应与脱壳区分开等措施),以防止同类互相残杀。

(4)自切和再生

捕捉河蟹时,若只抓住1~2只步足,它能很快将其足脱落而逃生,并在原处再生新足,新足明显小于原来的步足,这就是自切和再生的结果,这是河蟹为适应自然环境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保护性本能,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幼蟹进行生长蜕壳阶段存在,成熟蜕壳后,河蟹的再生功能消失。

(5)感觉和运动

河蟹有敏锐的视觉、嗅觉和触觉。特别是嗅觉,该器官为埋在第1触角的第1节中的平衡囊,属化学感受器,对外界气味的变化十分敏感。河蟹的攀高能力很强,特别是在蟹苗和仔蟹阶段,由于其身体轻,依靠附肢刚毛上的吸附水,能在潮湿的玻璃上作垂直爬行。因此,河蟹在小水体养殖时,不仅需要添置良好的防逃设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优良的养殖环境和提供优质饵料,只要养殖环境的生态条件好,河蟹就不会逃逸。

(6)对温度的适应

河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1℃以上、35℃以下都能生存,但它们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在30℃以上的水域中,河蟹为躲避高温,其穴居的比例大大提高,特别是蟹种,如长期在30℃以上水域中生活,就容易产生性早熟,因此,池塘小水体养蟹,在夏季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种植水草、提高水位等)。

(7)对光线的适应

河蟹喜欢弱光,畏强光。在水中昼伏夜出,在夜间河蟹依靠嗅觉,靠1对复眼在微弱的光线下寻找食物。渔民在捕捞河蟹时,就利用河蟹喜欢趋弱光的原理,在夜间采用灯光诱捕,捕获量大大提高。

查看详细

吃河蟹有什么注意事项?

吃河蟹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首先:河(湖)蟹要吃鲜活的,死蟹不宜吃。河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