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是什么病的症状?

一般是由于内脏出血引起的现象,比如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肝脏疾病引起的症状的。建议及时的到医院检查后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调节,日常注意均衡搭配饮食避免刺激。

吐血时吐出物可能夹杂有食物残渣,大部分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吐血时吐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需要警惕静脉曲张,胃穿孔,胃癌,肝硬化等疾病。胃底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胃静脉曲张的发生。当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大量血液在胃内积聚时,病人可能会吐血。胃溃疡可在病情恶化后影响整个胃壁,有些病人还可能发生胃穿孔。

呕吐血一般是指胃食管出血,经口吐出,血量相对较多,而同时伴黑色,需明确区分呕吐血与咯血,一般咯血,血量较少,主要是粉红色的血丝。吐血量大,急,呈鲜红色。可引起吐血的症状,病情较多,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咯血是指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出血,中医称“咳血”、“嗽血”。

咯血是引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肺癌、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性出血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变损伤组织,累及毛细血管,使肺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压增高,粘膜充血,小血管破裂,导致火热燥邪犯肺,损伤肺络,使血溢脉外而引起。

咯血的良方,处方:南沙参,炙百部各15克,炙紫莞、炒枳壳、陈棕炭、阿胶各10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疗效:连续服药3剂,可获良效。

建议您去做个超细胃镜的检查,据我,您可能患有慢性的左旋螺菌霜斑样溃疡甚至穿孔,不知道您的大便是否正常,做胃镜之前建议多做一个血检,身体是本钱,早日去检查一下吧。。。

祝您早日恢复健康,O(∩_∩)O~

对了,您暂时不要吃生冷酸辣的食物,还有就是不知道您有没有服用五维他,庆大霉素,雷尼替丁,如果还在服用,建议停下来。。。

祝您早日恢复健康,(*^__^*)

……

您出现吐血的症状,可能是胃底静脉曲张、胃穿孔、胃癌、肝硬化等疾病刺激引起的。如果您是肺癌、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这种症状。一旦出现吐血的表现,您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导致吐血的疾病有很多,根据出血量可以将吐血分为咯血和呕血。咯血的出血量较少,一般是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如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呕血的出血量较多,考虑是患有肝硬化、胃炎、消化道溃疡等引起的。

患者有吐血症状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患者上下消化道出血导致的,通常与患有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穿孔、肺癌、胃癌、食道癌、大叶性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有关,患者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消化道的相关检查。

吐血的话,这个一般我们需要考虑排查一下肺部和消化道方面的问题。出血的话也是相对来说有点严重的,建议及时到医院挂急诊实际排查一下。没有排查清楚之前先不要吃东西。

喝点水缓解一下,尽早去看看

咳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痒感、胸闷、咳嗽,咯出的血液色鲜红,呈泡沫状,常混有痰液,出现咳血后常有血痰多日。出现咳血症状后,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引起咳血的疾病。

吐血是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一个症状,是属于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引起吐血的常见疾病有食管癌,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破裂出血等,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一旦通过检查电子胃镜,肿瘤指标等明确诊断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综合性治疗的。

如果出现了胃溃疡或者是胃炎以及一些支气管炎等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吐血的症状。而一般如果吐血情况比较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晕厥的问题,所以需要及时的通过药物来进行止血,在胃出血期间一般是需要进食的之后可以随之逐渐的增加一些流质食物。

再出现吐血之后有可能是因为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是出血性胆囊炎等。而一般在出现吐血之后这种现象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去做一下胃镜等检查,然后及时的通过药物等方式来进行止血。

呕血是由胃络热损伤、脾虚、失血、胃络瘀等引起的,导致血液不循经、静脉外溢。虚证多属弱脾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诊所发烧。通常由内脏出血引起,如消化系统疾病或肝病。建议在医院及时检查后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平时注意规律饮食,避免味道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多饮水。避免着凉。生活中注意个人合理饮食清淡,少吸烟喝酒,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果病情较轻可以使用一些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按时复查治疗处理。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到医院检查,确定病因再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能是支气管扩张而表现出从口中吐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吐血和解黑便。出血量多、急,可表现为吐血,出血量少、慢,则以解黑便为主。有吐血的病人在呕血之后的数天之内解黑便。吐血的颜色可由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不同而表现为咖啡色、暗红色或鲜红色。吐血之前往往有恶心和上腹部俗称心窝不适感。

吐血是由于内脏出血引起的症状,内脏出血有时就会从口中吐出表现。比如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肝脏疾病引起的症状的。引起咳嗽吐血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咳嗽剧烈时毛细血管的破裂,支气管扩张时的咯血,可以到正规医院拍一个胸片,如果有问题可以进一步查胸部CT。目前可以吃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一下,尽早上医院检查一下,对症用药就可以的。

1.消化系统疾患,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性胆道炎、壶腹癌、胰腺炎等。2.呼吸系统疾患,如慢支、肺癌、支扩、肺结核等

吐血一般是指胃食道出血,经口吐出,血量相对来说较多,且同时伴有黑便,需要明确的区分吐血和咯血,一般咯血,血量较少,主要为粉红色血丝。吐血呈现为鲜红色量多且急。会引起吐血的症状,疾病比较多,常见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以胃12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腐蚀性食道炎胃炎引起的出血。最后局部肿瘤破裂出血如胃癌食道癌等。

有很多疾病都会造成吐血的,具体是什么疾病,还是需要到医院做检查,吐血可能有下列原因:

1、消化系统疾患,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性胆道炎、壶腹癌、胰腺炎等。

2、呼吸系统疾患,如慢支、肺癌、支扩、肺结核等。

3、其他,如心衰、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外伤(如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肺活检等)、结缔组织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对于您父亲的情况,有可能是食管或者胃部疾病引起的吐血,也有可能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对于您父亲的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查清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这样。要生活规律,避免烟酒刺激,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是支气管扩张的咯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种,最常见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约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大量喝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如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一般说来,青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中老年人除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外,还应考虑胃癌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吐血和解黑便。出血量多、急,可表现为吐血;出血量少、慢,则以解黑便为主。有吐血的病人在呕血之后的数天之内解黑便。吐血的颜色可由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不同而表现为咖啡色、暗红色或鲜红色。吐血之前往往有恶心和上腹部(俗称心窝)不适感。吐血较多,且伴有较重的休克症状,如头晕、心慌、烦渴、出冷汗、晕厥,属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较危重。

对于反复发作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有并发出血者,除了根治胃幽门螺杆菌外,维持治疗是防止复发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这种维持治疗以H2受体拮抗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为主,目前比较多采用标准剂量的半量于睡前顿服。维持治疗时间长短应根据病情决定,短者3-6个月,长者1、2年,或者更长时间。

咯血是指喉头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咯血一般伴有咳嗽动作。痰中带血或大口咯血都叫咯血。大咯血病人有时可因血块堵塞气管而引起窒息。

咯血时先喉头发痒,自觉有腥味,之后血随咳嗽而出,常与痰液混合,颜色是粉红色或鲜红色,有时带泡沫。小量出血与咳嗽咳痰同时出现,即痰中带血。而大咯血多发生在支气管壁血管破裂时有大量鲜红色血突然咯出,最多可达200~300毫升,病人恐惧甚至昏倒。咯血和呕血都是从口腔吐出来,有时容易混淆,但二者的处理方法不完全一致,应加以鉴别。

(1)安静休息,不要恐慌,头偏向一侧或取半卧位,及时清理病人口鼻腔的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咯血时头低足高以顺位引出血液,以防咯出的血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痰中带血可口服止咳药和镇静药,减轻胸部震动而止血。

(2)病人胸部可放置冷水袋压迫止血。

(3)适当应用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3、云南白药、三七粉等。

吐血可能有下列原因:1.消化系统疾患,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性胆道炎、壶腹癌、胰腺炎等。2.呼吸系统疾患,如慢支、肺癌、支扩、肺结核等。3.其他,如心衰、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外伤(如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肺活检等)、结缔组织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关键问题是肺!

赶紧去医院吧

吐血期间能吃阿胶糕吗?

阿胶产品可以滋阴润燥补血,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不可以服用的:

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因为阿胶性滋腻,消化系统不好,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要少或者不用

2、有溃疡出血者必须在止血后半个月才能服用

3、流产及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后才能服用

4、女性经期不能服用,否则会造成经量过多,月经结束后就可以服用

5、感冒、腹泻病人不宜服用

6、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孩子太小(3岁以内)不要服用

另外,关于阿胶养生的知识您可以去“东阿世胶品善堂”官网看看,阿胶的禁忌、副作用、食用方法、用量等等要清楚,对您健康服用阿胶是有帮助的!

查看详细

为什么会吐血?

吐血主要是口腔,鼻腔或上消化道的出血。一般口腔的出血主要是牙龈的出血,鼻腔的出血。有时候因为出血位置靠近口腔侧,可以顺着鼻腔流入到口腔内,然后再吐出。然后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的出血,主要包括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的出血或者一些胆胰的出血。大部分病人主要是因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出血。一些经常爱喝酒的人,酒后剧烈呕吐之后,也可以导致贲门撕裂的出血。另外血管畸形如杜氏病,也可以导致出血。

查看详细

什么是吐血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吐血是指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杂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

1.诊断依据

①有胃痛、胁痛、黄疸、疳积等宿积;

②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昏等症;

③血随呕吐而出,常可夹食物残渣及胃内容物,血色为紫黯色,咖啡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光亮如漆状;

④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吐血原因。

查看详细

吐血是什么原因?

吐血,病证名。血从口中吐出。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吐血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畜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详见各条。

又:形容郁闷心情。在人们常用"郁闷"这个词时,这个词也开始胜行

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治疗的诊断要点

血随呕吐而出,血色呈紫暗或咖啡色,或鲜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常有胃痛、胁痛、黄疸、症积等宿疾,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劳倦过度、气候突变而诱发。大便色黑如漆,甚则呈暗红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超等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

吐血治疗的辨证分析

吐血多因热伤胃络,或脾虚失摄,或胃络瘀阻等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临证需分辨虚实。实证多由于热(胃热及肝火),虚证多属于脾气虚弱。临床一般属热者居多。治以清热、泻火、降逆、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为大法。忌用升散燥热,以免血随气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吐血治疗的辨证论治

胃热型【证见】脘腹胀闷或作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泻心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大黄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调服。

(2)血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宁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黄各12克。水煎服。

(2)生大黄粉(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3)四黄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生大黄粉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药研细末过20目筛后混和,分30克包装备用。取四黄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为1个疗程。

肝火型【证见】吐血鲜红或带紫,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舌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杲《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黄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胃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清肝凉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栀子15克,白芍12克,龙胆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三七郁金汤(《中医杂志》)

处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黄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脾虚型【证见】吐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炒地榆15克,白及lO克,阿胶12克(烊化),血余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止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血余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止血合剂(《上海中医药杂志》)

处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螵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黄15克,仙鹤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查看详细

吐血是什么病?

您这种情况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去检查,要到消化科和耳鼻喉咽喉科都要去看一下,主要是要排除消化道的疾病,您这个过去有反复有食道烧灼的感觉,可能有一个反流性食道炎,您这次吐血吐出来的肉条似的东西,需要排除一下食道粘膜有没有剥脱的情况,这个可能要做一个食道的检查,具体要到消化科去就诊。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