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三消是指什么?

消渴是指阴亏燥热,五脏虚损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症。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下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的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的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突出的为下消。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消渴病的治疗方法。

消渴症怎样治疗?

消渴症的主要症状是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轻。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消渴灵片,二甲双胍。平时多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甜食,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查看详细

常见的消渴证辨证有哪些?

消渴病多数可依上述上、中、下三消划分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然而,疾病的发展变化,有常有变,处于上述证候之外者,可称之为变证。这些变证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证候,成为论治的主要矛盾。尤其在中后期,变证峰起,五脏皆受累,更应重视变证的辨治。消渴变证常见者如下。

(1)气阴两虚

症状表现为口干口渴,饮不甚多,尿亦不甚多,多食易饥不明显,伴有自汗(注: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腹胀便溏(注:是指消化不好或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稀烂不成型,伴有腹部胀气。);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潮热是指有规律地定时发热或定时热势更高。这种发热,犹如潮水有信,定时而至,故名潮热。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是阴虚所致。),头晕,耳鸣,失眠心悸。舌淡或淡胖(注: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脉弱或细弱(注:脉来细软而沉,柔弱而滑的脉象。)。

(2)脾胃气虚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饮食不香,食纳转少,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注: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医学上称之为便溏。),四肢无力,神疲气短。舌淡胖大,或有齿痕(注: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脉细弱。

(3)肝气郁滞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尿多味甘;口苦咽干,两胁(注:胁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统称。)胀满疼痛,腹满胸闷,嗳气,心烦,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注:指摸上去像琴弦一样,绷得很直。)或弦细(注:指脉来去如线。)。

(4)瘀血内停

症状表现为口燥咽干,饮水量多,或消谷善饥,小便量多;或伴头痛、胸痛、胁痛;或面色紫暗,四肢青紫,四肢疼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注:涩脉指行脉蹇涩不畅,指下感觉如轻刀刮竹。)。

(5)湿热中阻(注: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但量不甚多,多食不明显,脘痞腹胀,胸闷恶心,四肢沉重,或见皮肤瘙痒,小便黄,大便秘结或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查看详细

消渴症用什么方子?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消渴症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子有合沉汤,神仙减水法,引龙汤,白龙散,麦门冬汤,枸杞汤等,患者不能盲目用药。平时要注意休息,不熬夜,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查看详细

糖尿病导致的消渴怎么办?

消渴证是一种糖尿病引发的消渴证。以后可以把喝的水换成玉米须能起到不错滴效果。建议您去医院进行一下彻底检查,看看有没有并发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查看详细

参花消渴茶有什么好处和副作用?

这个茶的具体配方等具体注意事项等等,可以百度到,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补充下:方子总体偏甘寒且苦,补充津液,如果不对症的话或您脾胃本寒、心肾阳虚,则易伤身,不可以服用,具体要中医师当面诊断,拟方治疗,中医是针对个体开方,这类成药服用前应当详细咨询有水准的中医师,否则妄用不当,病不解更恶化!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8 热度: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