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炒决明”,应该是草决明。以下是石决明和草决明的成分药性和用法的异同。
石决明
(《别录》)
【异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动物形态】①九孔鲍
体外有一坚厚的贝壳,呈椭圆形。螺旋部极小,螺层3个,缝合线浅;体螺层极宽大,几占贝壳全部;壳顶钝,略高于体螺层的壳面;自第2螺层中部开始至体螺层边缘,有30多个一列突起和小孔,前端突起小而不显著,末端8~9个特大,且开孔和内部相通。体螺层被突起和小孔形成的螺肋区分成上下两部,上部较宽大,成一倾斜面;下部窄小,前端与上部略呈垂直;壳面呈绿褐色,生长纹呈一条条极明显的肋状条纹;贝壳内面白色,有彩色光泽;壳口椭圆形,与体螺层大小几相等。体柔软,头部有细长的触角和有柄的眼各1对;腹面有吻,内具颚片和舌齿。足广阔,几与壳口相等。足分为上、下两部,上足覆盖下足,边缘生有多数小触手,从贝壳上的小孔伸出。
生活于潮间带及低潮线附近,以腹足吸附于岩石下或岩石缝间。分布广东、福建沿海。
②盘大鲍
贝壳大型,短而宽,呈耳状。螺肋上的突起和小孔共约30个左右,末端4~5个特大,且开孔。壳面常有石灰虫及苔藓虫附生;壳口卵圆形,外唇薄,边缘呈刃状,内唇加厚,由壳口内面延伸形成一上端较宽、基部较窄的片状遮缘。
分布我国北部沿海一带。
本动物的肉(鳆鱼)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捕捉。捕得后,将肉剥除,取壳,洗净,除去杂质,晒干。药材以九孔鲍的贝壳称为"光底海决";盘大鲍的贝壳称为"毛底海决"。
【药材】①光底海决
又名:耳片壳、海决明、海南决。为椭圆形贝壳,大小不一,一般长3~8厘米,宽2。5~5。5厘米。外表灰棕色,洁净,略平滑,螺肋末端8~9孔,内外相通,孔口与壳面平。壳内表面显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咸。以个大、壳厚、外表洁净、内表面有彩色光泽者为佳。
主产广东、福建等地。
②毛底海决
又名:关海决。形状与前者略似,一般长5~12厘米,宽3~8厘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黄色,常附有苔藓类或石灰虫、苔藓虫等杂质而呈绿色或棕色,凹凸不平,极为粗糙,肋状纹理不显著。螺肋末端4~5孔开口,孔口突出于壳面。余同光底海决。
主产辽宁、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炮制】石决明:洗净晾干,敲成碎块。煅石决明:取刷净的石决明,置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烧,内服的煅至灰白色,外用的煅至白色,取出放凉,碾碎。盐石决明:将石决明煅至微红,取出,喷淋盐水,碾碎。(每石决明100斤,用盐2。5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决明)先去上粗皮,用盐并东流水于大磁器中煮一伏时,漉出,拭干,捣为末,研如粉,却入锅子中,再用五花皮、地榆、阿胶三件,更用东流水于磁器中,如此淘之三度,待干,再研一万匝,方入药中用。"
②《海药本草》:"凡用(石决明)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处并粗皮,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
③《得配本草》:"煅,童便淬研,水飞用。"
【性味】咸,平。
①《别录》:"味咸,平,无毒。"
②《蜀本草》:"寒。"
③《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通玄》:"入足默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①《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②《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③《纲目》:"通五淋。"
④《本草从新》:"愈疡疽。"
⑤《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⑥《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宜忌】①《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②《本草求原》:"反云母。"
【选方】①治风毒气攻入头,眼昏暗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圣济总录》石决明散)
②治眩晕:石决明八钱,菊花四钱,枸杞子四钱,桑叶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生白翳:石决明六钱,元明粉二钱,大黄一钱五分,菊花三钱,蝉蜕三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眼生丁翳,根脚极厚,经久不差:石决明三分(捣碎细研,水飞过),乌贼鱼骨半两,龙脑一钱,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细,每以铜箸取如大豆大,日三度点之。(《圣惠方》石决明散)
⑤治眼生外障:石决明(火煅)、薄荷叶各一两,蒺藜子(炒去刺)、荆芥穗各二两,人参半两(蜜炙)。上于地上出火毒,研为末。食后,砂糖冷水调服。(《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⑥治青盲雀目:石决明一两(烧过存性),苍术三两(去皮)。为末,每服三钱,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砂罐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眼科龙木论》)
⑦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⑧治小肠五淋:石决明去粗皮,捣研细。上件药,如有软硬物淋,即添朽木细末,热水调下二钱匕。(《胜金方》)
⑨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⑩治外伤出血:石决明适量,煅制成疏松细粉,过筛。将伤口洗净,撒上药粉,紧紧压迫即可。
决明子(草决明)的药性
【异名】草决明,羊明(《吴普本草》),羊角(《广雅》),马蹄决明(陶弘景),还瞳子(《医学正传》),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假绿豆(《中国药植志》),马蹄子(《江苏植药志》),千里光(《山西中药志)),芹决(《陕西中药志》),羊角豆(《广东中药》),野青豆(《江西草药》),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决明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决明(《本经》),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菜、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杖,全体被短柔毛。叶互生;双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有沟,叶轴上2小叶间有腺体;托叶线状,早落;小叶3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形,有微突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一边倾斜,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花腋生,成对;总花梗长约1厘米,被柔毛;萼片5,卵圆形,外面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具短爪,黄色;雄蕊10,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发育完全;子房细长,弯曲,被毛,具柄,花柱极短,柱头头状。荚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长15~24厘米,直径4~6毫米,被疏柔毛。种子多数,菱形,灰绿色,有光亮。花期6~8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河边,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全草或叶(野花生)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将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荚,晒干,打出种子,扬净荚壳及杂质,再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菱方形,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黄色的胚乳,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气无,味微苦,略带粘液性。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新鲜种子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决明松、决明内酯。尚含维生素A。
【药理作用】①降血压作用
决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等皆有降压作用。但浸剂对麻醉兔降压作用不明显,而用决明子酊5毫升,降压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用同量稀醇静注,亦可降压(可立即恢复)。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下肢灌注法)。在慢性实验中,煎剂每日2克(生药)/公斤,无降压作用。
②抗菌作用
种子的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则无效,水浸剂(1:4)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大黄酚,但量不多,可能与其轻度的抗菌,泻下作用有关。
【炮制】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苦甘,微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功用主治】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选方】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⑧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苏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⑾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⑿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⒁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⒂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临床应用】降低血清胆甾醇
观察10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间,平均为246。91毫克%;治后降至110~208毫克%之间,平均下降87。9毫克%。大部分病例于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内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总有效率为98%。但在长期观察的5例中,因故停药后血清胆甾醇则又逐渐上升,再行服药后仍可下降。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胆甾醇系暂时性的,为达到治疗目的需长期维持,需维持多久尚待观察。服药后有85%病例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制剂及用法:一煎剂-决明子1两,水煎分2次服。二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5两,每次20毫升,日服3次。三片剂-每片含生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三种剂型经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决明子用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量少(如口煎剂每日用5钱)不能达到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占9%,主要为腹胀、腹泻与恶心,多见于服药初期,均不影响继续服药,可自行消失。关于本品的疗效机理、远期效果及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等尚待研究。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