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羊肚菌种植基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羊肚菌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39。7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扩展资料

羊肚菌生物学条件

1、基质

可在多种基质上生长。可在遗留的没有收获出土的作物或其副产品中,或腐烂的树枝、树皮和树根组织中生长。

2、温度

该菌属低温真菌,多于3-4月的雨后发生,8-9月在有常流水的沟渠边缘也有发生。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5-16℃。

3、湿度

相对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65%-85%。

4、土壤

选择壤土、沙质混合土,土壤pH值宜为6。5-7。5。 

5、空气

野生羊肚菌的发生地,多为丘陵地带或沟渠边缘,通风条件极好。充足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肚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肚菌

我知道云南四川西藏山东新疆河南福建安徽等都在养殖羊肚菌!

四川绵阳有羊肚菌生产基地。但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产量不高。

羊肚菌分布于我国西藏、云南地区、新疆天山山脉。

物种分类:

1、羊肚菌: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高,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形,宽,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子囊圆筒形,()μm×μm。孢子长椭圆形,无色,每个子囊内含8个,呈单行排列。侧丝顶端膨大,粗达12μm。

2、小顶羊肚菌:菌盖狭圆锥形,顶端尖,高2-5cm。基部宽1。7-3。3cm,凹坑多长方形,蛋壳色。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柄乳白色,近圆柱形,长3-5cm,粗,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μm×(15-20)μm。孢子单行排列,(22-26)μm×(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1μm。

3、尖顶羊肚菌:菌盖长,近圆锥形,顶端尖或稍尖,长达5cm,直径达2。5cm。凹坑多长方形,浅褐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棱纹色较浅,多纵向排列,由横脉相连。柄白色,长达6cm,直径约等于菌盖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凹槽。子囊()μm×(17-20)μm,孢子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顶部膨大,直径达9-12μm。

4、粗柄羊肚菌:菌盖近圆锥形,高约7cm,宽5cm。凹坑近圆形,大而浅,浅黄色,棱纹薄,不规则地相互交织。柄粗壮,淡黄色,长约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渐细。子囊圆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无色,(22-25)μm×(15-17)μm。侧丝无色,顶部膨大。

5、小羊肚菌:菌盖圆锥形至近圆锥形,高,宽。凹坑往往长形,浅褐色。棱纹常纵向排列,不规则相互交织,颜色较凹坑浅。柄长,粗5-8mm,近白色或浅黄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圆柱形,有孢子部分约100×16μm,孢子单行排列,椭圆形,(18-20)μm×(10-11)μm。侧丝顶部膨大。

1。羊肚菌现在还不能完全人工栽培,现在都是在做仿生栽培,就是仿照野生的环境达到大量出菇的目的,气候对产量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2。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西藏、云南地区、新疆天山山脉,吉林长白山区也多见。

3。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单体可达二百多克。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尚未成熟。不适宜商品化栽培,所以国内很少有羊肚菌种植基地。

羊肚菌可以人工种植吗?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只是实验性生产,不适应商品化生产。

 目前羊肚菌的人工种植的可靠性相当小,它的生物特性相当特殊,不易成功。

查看详细

羊肚菌种植前景如何?

前景是非常好的,很赚钱。

野生羊肚菌一般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森林中数量珍稀干品每公斤售价在1800元以上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和销往国内一线城市。

羊肚菌产量有限,在人工培育方面一直发展缓慢,不过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四川一带的大田栽培技术,陆续有亩产两三百公斤的情况出现,大面积亩产超过五百公斤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羊肚菌的种植突破了6000亩,湖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都开始有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参与羊肚菌的种植。

羊肚菌的种植已经从逐渐开始由靠天吃饭转为靠管理赚钱阶段。羊肚菌人工种植不失为一种致富的新门道。

查看详细

羊肚菌种植栽培后应如何管理?

播种:由于羊肚菌具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方式,为了提高有性繁殖几率,提高产量,采取菌种和菌根土混播的方式。菌根土为野生或仿生态种植的羊肚菌根部含有刺激羊肚菌原基进行分化的羊肚菌次生菌丝和其他菌丝的菌落土壤,具有促进子实体形成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提取方法:是取子实体周围半径20cm,深度15cm的表层土壤;播种时如提取菌根土壤数量有限,也可取子实体周围土壤和菌根土按1∶1混合。土壤湿度控制在60%,温度控制在8~16℃,培养3d即可。在播种前将菌根土均匀撒播在整好的土地表面,然后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块状,均匀撒播在表面,一般3000袋·hm菌种为宜,菌根土约占菌种的1/10。然后再进行翻地,使菌种和土壤充分混匀,最后再在表面撒5cm土壤或麦草以防菌种露出表面。

栽后管理

1、因羊肚菌是一种喜湿的菌类,在它的整个生长期中保持湿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雪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果在生长期,尤其早春遇干旱,适时浇水保湿是必要的。

2、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如低于4的寒冷或超出16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候创造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一定温度及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采摘及保存

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7-10天,便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9 热度: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