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吃了会怎么样?

人吃了会肚子痛的食物,狗吃了也会肚子痛。泻药啊,巴豆啊。铁定拉肚子。

其实不用毒药,用啤酒就可以。

我家的狗自从吃了沾了啤酒的食物,醉了2天2夜后,但凡闻到一点点酒味,它都不会吃。我给它的也不会吃。哈哈哈。

其实那次也没给它吃多少啤酒,最多1小碗,大概6分之1瓶。当天晚上没太大事,第2天就起不来了,我还以为它要死了。吓坏我了。勉强弄起来,走路打晃,才知道只是醉了。

您可以用食物用啤酒泡过后,让别人去骗它吃。尽情吃,吃不了多少就醉了[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下次还吃,还弄醉它。

这比肚子痛好吧。肚子痛好残忍。我舍不得。

会痛泄一番。

巴豆:有大毒,生品只限外用。

巴豆霜: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功能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本品有大毒,孕妇禁用。

巴豆是一种泻药

吃多了拉肚子

在就虚脱

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巴豆是一种泻药,吃多了会腹泻!

巴豆一年什么季节开花结果?

巴豆,(学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中文学名巴豆拉丁学名。别称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二名法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金虎尾目科大戟科亚科巴豆亚科属巴豆属分布区域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追问问查看详细

巴豆的作用是什么?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此外,巴豆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内服有峻泻作用,有很强的杀虫抗菌能力。

巴豆生长习性:

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扩展资料:

类似植物:牵牛子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成分: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脂肪油、有机酸等。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

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该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牵牛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豆

查看详细

是巴豆油作用大还是生吃巴豆作用大?

中药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等。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功效: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查看详细

巴豆中毒怎么回事?

你好,巴豆含毒性球蛋白,可溶解红细胞,并具有剧烈致泻作用,小儿多因误服中毒。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米泔样便,也可有呕血、便血。晚期出现四肢厥冷、肌肉痉挛、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昏迷等。常因心、肾功能衰竭死亡。以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为主。

查看详细

巴豆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巴豆是我们经常可以用到的一味药材。很多人只知道巴豆是一种类似于番泻叶的药,其实,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额可以有效的祛痰和全身性的去水肿。巴豆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27 热度: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