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能吃吗?

萱草不等于黄花菜。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但除黄花菜外的萱草属植物多半不可食用。我们日常种植玩赏的萱草花不是黄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类;黄花菜一般出现在菜地里,而非花坛中。切勿从花坛中采“萱草”来吃,以免中毒。

黄花菜花朵比较瘦长,花瓣较窄,花色嫩黄。观赏用萱草的花则接近一些漏斗状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黄色,有的甚至接近红色。

新鲜黄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碱,应该先制成干品,经过高温烹煮或炒制,才能食用。

橘黄、橘红色的萱草含大量秋水仙碱,哪怕在热水里烫了又烫,也不能食用。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还会口干、腹泻、头晕。

因为花形相近,不少文献都混淆了萱草、黄花菜。

楼主牢记,如果文中说萱草能吃,它指的一定是菜地里的黄花菜,而不是花坛里的萱草花。

望请楼主慎重,别被一些似懂非懂的人误导了,吃出问题害的是您自己。

萱草亦为萱草属植物统称,自然种类约20种,我国有8种。萱草为百合科植物萱草嫩叶[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又名金针菜叶黄花萱草(金针菜)原产中国,叶片深绿色带状,长30一6Ocm,宽0.5-1.5cm。拱形弯曲。花6~9朵,花柠檬黄色,浅漏斗形,花草高约125cm,花径约9cm。花蕾为著名的"黄花菜",可供食用。黄花菜(黄花)叶较宽,深绿色,长75cm,宽1.5~2.5cm,花序上着生花多达30朵左右,花序下苞片呈狭三角形;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在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为最多,是国家黄花菜原产地。详细可看ke..com/view/.htm

萱草花能吃吗?怎么分辨黄花菜于萱草,这才是我的问题。

能吃的,学名叫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

我最后发的网址就是百科上的,您要先对照下图片看您的家种的属于哪一种,如果是自家种的那多半是可以食用的喽。

萱草的别名是什么?

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谖草、忘忧草、宜男等。花色淡黄、橘红等,每个花枝上有6~12朵花,6~7月开花,花呈喇叭状,极富自然美。可布置花坛、花境、疏林草坡、庭院,也可作切花等。萱草的栽培在汉代以后就很普遍了。在北方寒地可露地越冬。

查看详细

为什么萱草是中国的母亲花?

为什么“萱草”是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俗称为黄花、黄花菜、金针、金针花、金针菜、宜男草等。萱草的花形似百合,橘红色或黄红色,无香气,花未全开时,可采做菜食用,根可入药,若开花则供观赏。

据《说文.?部》中载:“萱,令人忘忧草也。或从宣。”萱,古同“萱”字。古人认为以此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忧,所以又称为忘忧草、忘忧物。另《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南朝梁任?《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花。”

萱草在古代又称为谖草,谖就是忘记的意思。在《诗经.卫风.伯兮》上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据《释文》曰:“谖,本又作萱。”之后,“树萱”成为消忧之词。如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北堂,指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是主妇盥洗的地方,如《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郑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故北堂借指母亲。后来,就用“萱堂”来指母亲的居室,喻指母亲。〈伯兮〉这首诗是描述妇女思念远征的丈夫,希望找到忘忧的萱草,种在北堂上,以解自己的忧思之情。

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当时,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母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因此,“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引申为母子之情。如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诗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间含蓄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于是,萱草遂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1 热度:1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