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散的功效及作用有什么

萆薢散的主要成分是萆薢,而萆薢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有很多不同的功效特点;首先它可以治疗腰背痛,其次,它能够补肝虚,还可以治风寒,它的作用非常的多;那么将萆薢制成萆薢散后,有什么不一定的作用吗?相信这是大家都想要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味中药。

萆薢散

萆薢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2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3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4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

5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6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7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8治小便;昆浊: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

萆薢散

处方 萆薢(酒浸.一两) 狗脊(一两) 杜仲(炒.去丝.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何首乌(半两) 天雄(去皮脐.炮.半两) 泽泻(半两)

功能主治 治肾经受病,多汗恶风,面浮肿,脊骨疼,不能行立,肌肤变色,但坐而腰痛,此风中于肾经也。视肋下左右上下持黄如饼者,可治,急灸肾腧百壮;齿黄,发须直,面如土色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粉萆薢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粉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有祛风,利湿的效果。主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临床应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用于治疗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症。

查看详细

药店里卖的萆薢、一般是粉萆薢还是棉萆薢?

萆同蓖,叶大意,薢,根横生之意,即大叶横生的植物。商品有“粉萆薢”,薯蓣科植物山萆薢、粉背薯蓣的块茎称“粉萆薢”。“棉萆薢”:绵萆薢、福州薯蓣的根茎称“萆薢、棉萆薢、川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查看详细

绵萆薢图片

绵萆薢又叫粉萆薢,其药用部位为他的根茎,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它有祛风除湿、利尿取浊的作用,可治疗风湿骨痛、屈伸不利、石淋白浊、小便不利等症。那绵萆薢到底长什么样呢?

绵萆薢图片

查看详细

中药材萆薢怎么读啊

萆薢,它又是什么啊,其实呢,刚一看到呢虽然呢我也不清楚,可是我仔细地查阅了一些资料,它叫[bì xiè],川萆薢该怎么读和有什么用途?萆薢又名黄山姜、百枝、竹木,为缠绕草质藤本,萆薢可入药,出自《唐本草》:“此药(萆薢)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看根虚软,内软者为胜,似薯颓,蔓生!”《本草图经》:“萆薢,今河、陕、京东、荆、蜀诸郡有之,中药材萆薢怎么读啊?

萆薢怎么读

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春秋采根,暴干。”萆薢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全州,生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和林缘、沟谷边或路旁。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通常分枝呈圆锥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有梗,花被新鲜时澄黄色,干后黑色,长4-5毫米,基部连合,顶端6裂,裂片卵圆形;雄蕊6枚,有时仅3枚发育,着生于花被管基部,有退化雌蕊。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雌花花被6裂,退化雄蕊花药不完全或仅存有花丝。

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半圆形,长1.5-1.8厘米,宽1-1.2厘米;种子扁圆形,直径4-5毫米,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6-7月,果期7-10月。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月、便白浊,频数无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8 热度: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