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怎么养殖蚯蚓?

您先收集点牛粪晒干之后浇水打湿,放个3到5天就可以养殖蚯蚓了,您最好还是用个塑料的大桶来养殖这样,对蚯蚓的有害气体就跑了。您养殖的话不要在外面养殖不是您养殖时雨水多了会造成蚯蚓逃跑。

简单的很,您吧牛粪放在露天放几天,还有就是不要在箱子里养,您把蚯蚓放在土里,然后把牛粪放在土上就OK了,我家几十亩都是这样养,绝对真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可以引种大平三号蚯蚓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目前最高产的蚯蚓良种。它能耐-10℃的低温,大平三号蚯蚓体长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体内无泥,尾部黄色,雌雄同体,条条都能产蛋,生性温顺,不跳跑。牛粪养殖蚯蚓技术一年四季室内室外均可采用肥堆养殖,饲料主要是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烂菜叶、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使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高5℃。

蚯蚓养殖地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养殖可充分使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类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二、粪料发酵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其间采取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猪粪需用5%-10%(湿重量)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采取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预防堆料太实,7-10天后采取翻堆,继续发酵,一般采取2-3天翻堆后,可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养殖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蚯蚓产量的高低,一定重量视此项工作。

三、蚯蚓放养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避免造成蚓种损失。

四、养殖管理

①适时添料。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夏天高温时候,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②保湿进行通风。夏天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天3-5天洒水一次,冬天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另外,夏天高温时候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进行通风换气和降低温度。

③粪料疏松。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采取疏松外,还需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可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避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④夏天降低温度。每年7-8月份夏天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低温度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以内,以利蚯蚓正常长的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天用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

蚯蚓怎么养殖、蚯蚓养殖方法?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利用EM原液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方法如下:

一、架堆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二、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三、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蚯蚓大面积养殖技术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一、选种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二、饲料准备

1、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EM”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三、蚓床准备

蚓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露天,一种是室内。每条蚓条最短3m,最长7m,宽度0.5m~1.0m。露天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稻草盖蚓床,二是在蚓床上方架设遮阳网。室内方式有两种,一是各种房屋内,二是盖石棉瓦的简易棚。

四、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五、日常管理

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发育和产卵状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七、采收与加工

1.蚯蚓的采收

(1)向下翻动驱赶法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待蚯蚓往下钻后,用刮取表面的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采用此法收取,效果很好,这种方法简便,一人一天可捕集蚯蚓150千克。

(2)手抓(可戴塑料手套)或用定制铁质扁刺小钉耙。将多数蚯蚓已性成熟的蚓床表层铲出放在薄膜上,堆高50多厘米后,用耙多翻动几次,蚯蚓受到刺激就一直向下部移动直至薄膜,将表层蚓粪及饲料(有卵茧)逐渐取出搬回撒布在蚓床上,最后将采集到的大部分大蚯蚓过秤暂养。

在采收过程中从每一条蚓床上留出少量体壮、色艳的作为种蚓,经混合后分床养殖,每床养3—5斤。

查看详细

养蚯蚓怎样养殖池?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养殖的蛋白质饲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木片主要以红蚯蚓为例,介绍其养殖方法。红蚯蚓为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其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喜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的粪便、各种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使其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蚓。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人们可不能轻视小小蚯蚓的作用,它被称为“环保卫士”,处理城乡垃圾;它排出的粪便星星点点,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且还是喂养畜禽鱼虾的高蛋白质饲料。它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蚯蚓,提高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畜禽饲料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快速脱贫致富,它将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详细

蚯蚓如何进行人工养殖?

LZ好,、日本红蚯蚓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2.温度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3.湿度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气

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5.pH值

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二、太湖红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1.场地与放养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

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2.适时添料

太湖红蚯蚓的食性广,几乎什么都吃,但关键是饲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经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脚等放在禽畜粪水中发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适时"添料。"适时"指蚓床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料。添料必须成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畜禽粪过薄要浇成条状。留1/3~1/4的空隙面积,并在添料前先浇水。雷雨易将刚添一二天的牛粪冲平,形成板结,不透气,蚯蚓受闷加上地温高,蚓床边上的蚯蚓会爬入沟里,有的窜到蚓床表面,如尚有未发酵好的畜粪正在产生沼气,蚯蚓碰上立即死亡。因此在雷雨前后要勤观察,添料后未盖草的,在雷雨前后把蚓床上刚添的畜粪扒开20厘米宽。冬季蚓床上全部盖一层薄料,也会造成蚯蚓死亡。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时自溶死亡,但它会留下一批卵茧。

有条件的话可利用EM生物技术,这是江苏省1991年从日本引进的一项高新技术,是有效微生物群,如固氮菌、乳酸菌等10个菌属,80余个菌种,该菌群具有加速各种有机肥料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净化环境等功能,并能促使农作物和畜、禽、鱼类处于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态,少施或免施农药化肥。用稀释后的EM液喷洒在畜粪上、蚓床饵料上,可除恶臭,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虱、蝇的侵害。蚯蚓吞食EM发酵过的畜粪等有机垃圾,有益菌落在其体内繁殖而被吸收成养分,增强抗病能力,蚯蚓生长快,繁殖率高。本人1995年用EM在室内试养蚯蚓85天,增殖65.9倍,比对照组(喷清水)增殖51.6倍,多增值14.3倍,而且喷洒EM的蚓体略粗些,色泽略红而有力。

先写这些

3.保湿通气

蚯蚓床是养育蚯蚓的场所,要十分重视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低温期5~10天浇水1次,凉爽期3~5天浇水1次,使湿度保持在30%在右。并要认真做到常年盖层草,保湿通气。这样能促进蚯蚓多吃食,生长快,产卵多,卵茧孵化率高及幼蚓成活率高。我们于1994年作了盖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盖草帘的蚓床蚯蚓产量提高了80%。另外,盖草后如遇到较大雷雨,可避免蚓床表层板结,并避免蚯蚓碰上沼气造成死亡等情况。低温期少数养殖户管理不善,造成蚓体萎缩,产卵少等,原因有多种,如久不浇水,添加饲料不及时等,最主要的是未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蚯蚓在缺氧条件下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后代死亡多。尤其是尚未发酵透的畜粪,在薄膜内继续发酵,产生沼气危害蚯蚓。缺氧,鱼群浮头,易于发现,盖在薄膜内的蚯蚓床缺氧则不易发现。只有做好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有害气体才行。办法有两种:

(1)使用弓形矮棚,做成类似育红薯苗的棚。

(2)扎草笼透气。用稻草或玉米杆二头扎成周长40~50厘米的圆柱,放在蚓床中央,蚓床上均盖二层薄膜夹一层草帘。中午前后揭开两头薄膜,通风2~3小时(雨雪天例外),便能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4.季节增温增产

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争取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

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到凌晨气温降到0℃以下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温度高1~2℃。所以平盖一层薄膜不能达到所需温度。经多年探索,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在无锡地区能起到增温保暖功效。

(1)两层薄膜夹一层草帘:这种方法简单,不需要多少投资,而且增温保暖效果好。据我们测试,要比盖一层薄膜的温度高6℃。反之,在夏季能起到降温调节作用,蚓床上的温度比平盖一层薄膜低6℃。

(2)竹架塑料棚:本人五年来在冬季利用太阳能养蚯蚓,使用竹架塑料棚,投资少、效果好,平均每天增温10℃,按低温期150天算,累计增温1500℃,等于平均气温20℃的75天积温,比一般养殖户多2个月生长期,蚯蚓生长快,产卵早,孵化早,上市早,为全年高产打好基础。在塑料棚的东西北三面挂上草帘子,上下固定,以防风保温。棚内蚓床表面仍盖稻草、干野草或草帘子,并须在蚓床中间放上草笼透气,然后盖一层薄膜,气温低的地区可盖两层薄膜夹一层草帘。

5.夏季降温增产

无锡地区从6月至9月,气温较高,十分适合蚯蚓生长繁殖。但7~8月份有高温天气,应采取降温措施,把蚓床温度控制在30℃以内,这是蚯蚓夏季增产的关键。

(1)搭棚遮荫:经多年观察,棚上用麦杆、稻草编的帘子遮荫效果较其他方法(如种攀缘植物,放油菜箕等)要好。可利用冬季搭棚材料。棚要南低北高,草帘由棚顶中心先挂,挂到离蚓床1米左右,南面的草帘子早上放下,傍晚前收起,要做到四面能通风,下雨能漏水。

(2)蚓床盖草:气温较高时,在遮荫棚的蚓床上如须盖草帘子,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试验表明,气温34℃时,棚内蚓床上盖草帘子的,蚓床表层下6厘米处温度为30℃,盖40~50厘米厚的水花生的,温度为28℃,无棚只盖旧席条的温度为35℃。搭棚后蚓床再盖草帘子,特别是水葫芦水花生降温的,不仅蚯蚓生长快,而且产卵量大大增加。

(3)浇水降温:高温期必须每天下午浇水1次,以利蚯蚓晚上在潮湿环境中爬到蚓床表层觅食,有条件的早晚2次浇水效果更好。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或严重污染的工业废水。高温期综合采用上述降温措施,结合每年绿化,把蚓床温度降到30℃以内,避免蚯蚓受高温休眠而影响产量。

总之,养蚯蚓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合适的增温或降温措施,使得蚓床全年温度控制在蚯蚓最适生长繁殖范围内。

1995年本人按照以上综合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合理采集蚯蚓,实养面积32平方米,产鲜蚓225千克,销售纯收入2300元。

三、太湖红蚯蚓的日常管理与采集加工

要十分重视蚯蚓的日常管理,因它与最终能否取得高产有很大关系。须注意以下几点:

1.蚓粪清除

在适宜气温清除蚓粪,对蚯蚓繁殖有利,以晴天气温在15~25℃左右较理想。有的养殖户未做好高温和寒冷季节的控温措施,使一部分蚯蚓潜伏休眠,甚至钻到生土层,在早春或高温时清除蚓粪会造成蚯蚓损失,适宜温度可让休眠蚯蚓全部到蚓床上吃食。无锡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及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清除蚓粪,1年2次。工厂化养殖按蚓粪厚度增加清除次数。

具体方法是将蚓床上面约15~20厘米厚度的饵料及蚯蚓粪(其中有大小蚯蚓及卵茧)铲出放在旁边蚓床上或藻膜上,深度以铁铲下面基本无蚯蚓及蚓卵为准,然后把下面的蚓粪铲出运走,把表层再搬回到蚓床上。

2.防逃

下雨后有少量蚯蚓爬出活动属正常现象。可在蚯蚓养殖场周围适当处,放几处畜粪,引诱蚯蚓钻进吃食。如遇大雨蚓床被水淹没,为防蚯蚓随水流走,可用绳子捆扎稻麦杆,固定在蚓床四周,以利蚯蚓钻入。如果水不能很快排出,为保护蚯蚓卵茧,可合并蚓床,使之高出水面,使一部分卵茧较快离开水淹而能正常孵化。

3.病、敌害防治

除前面提到的引起蚯蚓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外,蚯蚓还有一些病、敌害。

(1)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部分农药对蚯蚓有毒杀作用,但蚯蚓对大部分农药不太敏感。当土壤中残留某些农药时,蚯蚓还能生存,当蚯蚓吸入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后,就会在其组织内富集。另外,蚯蚓还能富集某些重金属,如在靠近公路的土壤中,蚯蚓体内镉、镍、铅、锌的含量非常高。

如把这些蚯蚓去喂动物,则会引起动物病变或死亡,所以在选择养殖场时,不要选在喷施过大量农药的地方,也不要选在某些工厂、矿山附近或公路沿线,这些地方往往因灰尘、废水、废气或矿渣的影响,使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另外,也不要喂喷过农药的饲料,如农田或果园喷洒过农药的青草、落叶等。

(2)蚯蚓是某些寄生虫如线虫及绦虫的中间宿主,如环细线虫,终宿主为鸡;长刺后圆线虫,终宿主为猪。若蚯蚓吃了有环细线虫卵子的鸡粪,鸡吃了活蚯蚓,蚯蚓肠内的环细线虫卵便进入鸡肠内繁殖,对鸡有危害。

防治方法:①禽畜粪经高温发酵杀灭各种寄生虫及卵;

②活蚯蚓在开水中烫2分钟,然后拌入饲料或采用猪粪喂的蚯蚓不喂猪而喂禽等办法阻断传布;

③养殖蚯蚓几年后,蚓床内会产生白色线虫,状似刚孵出的幼蚓,不易辨别是何种线虫,可采取引诱法,用旧马粪纸在泔脚水中浸几分钟,一块块铺在蚓床上,待一二天线虫爬上吃食,便取出马粪纸烧埋掉,气温在15~20℃时诱捕较宜。

和其他动物一样,蚯蚓也有敌害。主要有田鼠、家鼠、鸟类、蛇、蟾蜍、蛙类、蝼蛄、蚂蚁等。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网围:购密眼网,网宽一米多,网的二边均用塑料粗线加固,在网的下面间隔扎小树条或竹枝,埋在养殖场四周土中6~8厘米深,上面扎在桩上。此网可防蝼蛄等钻入,也可防鸡鸭进去啄食。蝼蛄对蚯蚓的危害很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蚓床下有时每平米多达几十只蝼蛄,它春季做窝产卵,窝内会有几十粒卵呈灰色有深褐色斑点,不易破碎,所以见有鸡蛋大小的蚯蚓饲料块,要仔细检查,发现有蝼蛄卵,一定要全灭之。

(2)药物:蚂蚁以食蚯蚓卵茧及小蚯蚓为主,多雨季节蚁窝受淹,便爬入较高的蚓床生活繁殖,所以见到蚁窝即要消灭。预治方法是购买蚂蚁药(即养蚕室内用的),拌匀后一匙三包。用废旧薄膜三面包好,一面畅开使药味慢慢散出,放在养殖四周略高处,用砖、瓦片压住,间隔70厘米左右放1包,1年用药2~3次即可防止蚂蚁进入蚓床。至于蟾蜍及鼠,以捕捉为主,离村远的可用鼠药。

4.蚯蚓的采集、育壮及加工

合理采集蚯蚓可使全年蚯蚓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原则是抓大留小,即将多数已性成熟的蚯蚓采集出大部分,采后保持合理密度才能提高繁殖基础。采集方法:

(1)手抓(可戴塑料手套)或用定制铁质扁刺小钉耙。将多数蚯蚓已性成熟的蚓床表层铲出放在薄膜上,堆高50多厘米后,用耙多翻动几次,蚯蚓受到刺激就一直向下部移动直至薄膜,将表层蚓粪及饲料(有卵茧)逐渐取出搬回撒布在蚓床上,最后将采集到的大部分大蚯蚓过秤暂养。

(2)雨后采集:夏秋季气温较高,在雨后早晨,把蚓床表层密集之蚯蚓,连同蚓粪及饲料采集至室内或棚内暂养;

(3)暂养育壮:是1年内经常性的工作,短期暂养,1平方米可暂养蚯蚓5~6千克,按气温高低掌握暂养密度,要取蚓床上的饲料及蚓粪撒5~8厘米厚,每天用水拌湿的精饲料喂1次,多喂要变酸生霉,还要勤添发酵好的畜粪。

除鲜蚯蚓可以直接利用或出售外,还可按需进行加工,如晒干、烘干或速冻等。要晒干蚯蚓可采取炒热玉米粉拌无杂质的鲜蚯蚓,让它在晒的过程中蚯蚓液汁(85%)被玉米粉吸收而充分利用营养。有条件的可添置烘干设备。若作商品出售,要达到条条干蚯蚓脆而无结块,无杂质,水份在10%左右,掌握用手一捏易断为准。晒干后筛去玉米粉,把条形纯蚯蚓当天装袋。内包装用薄膜袋,外加编织袋或纸箱。要能久存,远销不变质,必须健全验收制度和定期复查。随着蚯蚓养殖业发展到产业化、工厂化或企业集团时,蚯蚓的烘干粉碎或冷冻干燥蚯蚓粒子等先进工艺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希望对您有帮助!

查看详细

人工养殖蚯蚓对饲料有什么要求?

1、动物性饲料:即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各种畜禽粪便。在各种畜禽粪便中,鸡、鸭、羊、兔等粪便属氮素饲料,在配制饲养基时不宜单独使用,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氮、碳适中的饲料对蚯蚓生长发育有利。2、植物性饲料:即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树叶等均可配制饲养基。作物秸秆或粗大的有机废物应行切碎,这些无毒的植物性有机物质,经神众EM发酵腐熟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3、垃圾性饲料:即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属碳性饲料)均属蚯蚓垃圾性饲料。垃圾性饲料应筛,除去金属玻璃、塑料、砖石和炉渣,再经粉碎,然后才能进行发酵处理。河南民心生物科技

查看详细

为什么养殖的蚯蚓没有产量、越养越小?

1.养殖蚯蚓的粪料不足。养殖蚯蚓需要丰富的动物粪便(鸡粪、人粪不可用)和稻草等有机垃圾等,这些物质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才能使用。部分学员对这些材料还没有发酵调制完就用来养殖蚯蚓,结果导致蚯蚓逃离、死亡,或者繁殖下降、生长放慢等;2.蚯蚓是低等动物,低等动物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退化。蚯蚓的退化是由于蚯蚓近亲交配造成的。造成蚯蚓近亲交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引进的种蚯蚓数量太少,引种数量在3万条以下的是很难保证蚯蚓不近亲交配而造成蚯蚓退化的;二是养殖户对蚯蚓的提纯复壮工作不重视或者没做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0 热度: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