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知母的药性有哪些

对植物或者药理有所了解的人对毛知母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药用很大的草本植物,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那么你知道毛知母的药性有哪些吗?

毛知母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饲实验性结核病小鼠,能使其肺部结核病灶减轻。知母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如许兰氏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养基上表现较强的抗菌作用。从知母中提得的一种水溶性皂甙,对结核杆菌,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一种黄酮结晶,亦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

毛知母抑制Na(+),K(+)-ATP酶活性:体外实验证明,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剂,它对提纯的兔肾Na(+),K(+)-ATP酶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同专一性Na(+)[52石斛网www.52shihu.com],K(+)-ATP酶抑制剂乌本甙相比,两者在2×10(-5)mol/L时抑制程度相近。以甲状腺素速诱导小鼠肝脏Na(+),K+)-ATP酶增量,知母皂甙和皂甙元可使这些小鼠肝脏切片的过高耗氧率抑制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对正常小鼠肝切片的耗氧率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意义。大鼠整体实验也表明,知母皂甙元25mg/只灌胃可抑制因同时灌胃甲状腺素引起的肝、肾和小肠粘膜中Na(+),K(+)-ATP酶活性升高。

毛知母对交感-肾上腺功能的影响:以50%知母水煎剂给大鼠灌胃,每日4ml,连续3周,可使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儿茶酚胺合成减少,与此同时,肾上腺重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心率逐周降低,至第3周明显低于给药前。此外,按人体常用剂量5倍给家兔灌胃,连续5天,对正常动物血浆皮质酮水平未见明显影响,但可拮抗外源性皮质激素制剂地塞米松引起的反馈性血浆皮质酮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证明,其机理之一是知母抑制了肝脏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


知母怎么吃?

杜仲,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筋骨萎软,用于肝肾不足胎动不安等,对于低血压、阴虚火旺及实证、热症就不适用。西医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调节免疫,抑制炎症,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等作用。杜仲茶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人群;高血压伴有血脂、血糖异常人群;肾虚,体虚乏力人群;失眠多梦,皮肤粗糙、暗淡人群;体弱多病,腰膝酸软、免疫力低下人群;脂肪过多人群人群亚健康疾病人群。

查看详细

石膏与知母配伍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我们都知道石膏知母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石膏知母汤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对的话,是不能让这种方剂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知母石膏汤

别名:石膏泻白散。

处方:石膏、知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功能主治:治暑热伤肺,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石膏、知母异同介绍

石膏:微甘大寒,清热之能使也,凡天空不正之热及五内郁结之热皆可用之。与知母合用,引肾水而化阳明之燥,与甘草合用,交脾土外热解内渴消,而脾肺无损,得粳米使五液交流,而肠胃得润,燔热不入,渴自解矣,热自退矣。

知母:味苦微寒,水中之母也,上通肺胃实引肾中之水上达于肺胃也,有生津止渴之能,得石膏大寒之品,清热止热,热去而烦渴皆解,得甘草奠坤土,恐寒甚而冷脾以甘草和之,得粳米平淡之品,养脾滋肺亦生津止渴之义,驳石膏知母之寒,无伤胃肠,得人参益气生津使五脏皆各而元阴之阳无损。

查看详细

黄芪配知母治疗什么的

我们在吃一些药物或者中成药的时候,都会看到当归,等等之类的,但是大家也很容易知道每一味药的成分和用途,但是组合在一起的功能大家就不是很了解了,那么,黄芪配知母治疗什么的?比如黄芪配知母,具有益气滋阴止消渴的作用,因为黄芪不但补气,用之得当,尚能滋阴,同时配伍知母,生津润燥,二者配合,有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且知母能制约黄芪之温热之性,两相配伍,药性平和,始能久服无弊。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知母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 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 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

查看详细

生地知母的作用及禁忌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装电视剧里面有人在用那种小罐子煲中药,而像普通人家身体有一些小毛病也都是自己去山上找药,在自己熬制中药的,现在大部分治疗都是西医为主,已经很难再见到生病了自己熬制中药治疗的人了,虽然西医盛行,但是并不是说西医就比中医要好,反而中医的治疗对身体更加的好,不管你们是否再熬制中药,了解一些中医药材的作用及禁忌还是好的,所以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生地知母的作用及禁忌。

jpg

生地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生地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生地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脾胃虚,食少,腹满便溏者慎用。

知母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盐知母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知母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知母有清肺化痰的效果,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症,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知母可以滋阴补肾,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知母还有通便润燥的作用,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症。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8 热度: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