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法半夏和制水半夏有什么区别?

法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外用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的功效。但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可用于治疗痈、疮、疖、肿、无名肿、毒虫咬伤。两者都是半夏加工品,但效果略有不同。

中药法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而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这两种药不是一种药,但它们的药效相似。它们都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互相替代。然而,半夏的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现在的用量相对较大。加工后毒性不大,所以可以安全使用。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法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痰厥头痛。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Lodd。)BL。的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和水半夏是两种东西。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Lodd。)BL。的块茎。

法半夏为半夏的加工炮制品。

半夏有哪些药用价

半夏为天2113南星科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含淀粉526153。2%、挥发油约0。013%和少量脂肪。此4102外还含胆碱、1-麻黄1653碱、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高龙胆碱、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味辛、性温,生半夏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逆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生用消疖肿,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江苏、浙江等省,以四川的产量最大,质量也好,还有一种掌叶半夏也同作药用。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环境。怕高温和干旱。喜肥和疏松的土壤。早春温度在8~10摄氏度时半夏开始萌动生长。20~25摄氏度最适宜生长,30摄氏度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摄氏度地上部分枯死。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因块茎繁殖见效快,当年即可收获。种子繁殖生长慢,生产上一般不用。只有在培育良种时才采用种子繁殖或组织培养方法快速育苗。查看详细

半夏指的是什么?

半夏 [bàn xià]  释义:1。药草名。多2113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5261长柄,初夏开黄4102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1653,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郑玄 注:“半夏,药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皁荚艾槖吾。”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赊来半夏熏煎尽,投着山中旧主人。” 宋 孔平仲 《常父寄半夏》诗:“ 齐州 多半夏,采自 鹊山 阳。”2。稻品种名。详“ 半夏稻 ”。3。仲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17-11-25 热度: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