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会冬眠吗?

不会,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

不会

泥鳅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属于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扩展资料

冬眠动物与非冬眠动物相比,以及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相比,其组织的抗寒性强,特别是细胞膜的机能可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正常。

在冬眠中,体温调节机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当体温达到某一限度时,调节机能发生作用,有的开始苏醒而活动。许多种动物在冬眠期间能定期苏醒,进行排泄和食物。与进入冬眠的情况相比,而苏醒时的体温变化(上升)快。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深处越冬。

泥鳅在冬天会潜入软泥层中“休眠”几个月,靠土壤中的少量水份湿润皮肤,可维持3个月左右生命,应该说会吧。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ish。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千卡,钙毫克,磷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泥鳅吃什么食物?

1、野生泥鳅

野生泥鳅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2、池塘养殖泥鳅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食物来源很广。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饲料投喂方法

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查看详细

泥鳅怎么杀才快?

1、准备一个不漏的塑料袋,将活泥鳅放入塑料袋中将口扎起,预留一小口朝里面撒一勺盐,两三分钟后泥鳅就不动弹了。

2、将已不再活动的泥鳅拿出,用剪刀剪开腹部,取出内脏,再用水冲洗掉外表的粘液,就可以用于烹饪了。

查看详细

泥鳅有什么药用价值?

泥鳅肌肉含天冬氨酸转氨酶。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质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钙28mg,磷72mg,铁0.9mg。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主脾虚泻痢;热病口渴;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阳事不举;病毒性肝炎;痔疮;疔疮;皮肤瘙痒。

查看详细

泥鳅和番茄煲汤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强身健骨,适合身体虚弱,脾胃虚寒等作用。

其中泥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平时可以用泥鳅来煲汤,红烧,家炖等,其中用泥鳅来煲汤,其汤份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

泥鳅的营养特点是脂肪含量低,胆固醇更少,但蛋白质却高于一般的鱼类,另外含有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和烟酸等,有水中人参之称,特别适宜脾胃虑寒、营养不良的气虑体质的用户。

注意事项:

1、泥鳅不宜与狗肉同食,狗血与泥鳅相克,酸咸性温,阴虚火盛者忌食。其次螃蟹与泥鳅相克,两者的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2、毛蟹与泥鳅也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浆水治疗。泥鳅是不错的下酒菜,对于长期饮酒者也很有益处,但是切记不能与螃蟹类一同食用,所以边吃泥鳅边吃海鲜大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

3、泥鳅营养丰富,属于高蛋白饮食,这种蛋白质需要经过充分的烹饪方可食用,也才能被胃肠充分的消化吸收,但若是生吃,这种蛋白质就不能很好的被消化,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

查看详细

男人吃泥鳅有哪些功效?

泥鳅主要能够养肾,泥鳅富含优质蛋白、钙、磷、铁、维生素和烟酸等。具有补中益气、补肾生精的功效。成年男性常喝泥鳅汤,可以滋补强身、增强体力,提高性功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