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有什么功效?

黄连性寒,味苦,传统上多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盛火炽、烦躁、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含有小蘖碱、黄连碱、甲黄连碱及棕榈碱等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还有降血压、扩张血管、降血糖、利胆、解热、抗炎、强心、促进组织愈合、利尿、镇痛、镇静、降低眼内压、抗癌等作用。

黄连的妙用:

治疗高血压每天0.75~4克,分3~4次口服,6~14天为1疗程。黄连中的黄连碱具很广的抗菌谱,能抑制链球菌,又能扩张血管。若用于肾炎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心绞痛的患者,能够收到双重效果。

治疗心律失常每天4次,每次口服0.4克。显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若服药5~7天仍无效或未有显效者,则加量至0.5~0.6克,每日4次,2~4周为1个疗程。

治疗2型糖尿病每日口服黄连素片3次,每次0.3~0.5克。

治疗萎缩性胃炎黄连500克,食醋500毫升(以瓶装醋为优),白糖500克,山楂片1000克,加开水4000毫升,混合浸泡7日便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毫升,饭后服。连续服用90~150天见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一是将黄连粉在乙状结肠镜窥视下,直接喷到溃疡或病变部位,每次用药1.8~2.4克,隔日1次,9次为1疗程。二是把生黄连粉混于150毫升温水中灌入肠中,隔日灌1次,9次为1疗程。开始使用时偶有痛感,经2~3次后即可消失。

治疗白喉每次口服黄连粉0.6克,每日4~6次,并配合1%的黄连溶液漱口。用药后体温在1~3天内能恢复正常,假膜平均2.6天消退,咽拭培养平均2.8天转阴。

治疗脚湿气黄连10克打碎,以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后洗净患脚,亦可用棉签蘸浸泡搽之,每天早晚各1次。如有剧痒,可用棉签浸泡擦洗,但不可用手抓搔。用药期间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不可穿胶质鞋。一般5~12天便能痊愈。

治疗麦粒肿黄连15克打碎,放入瓶内,然后把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天,滤出乳汁,点涂患处,每天3~4次。一般用药后次日红肿渐消,疼痛减轻;3天后红肿全消而痊愈。

【性味归经】苦,抄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

禁忌人群: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适宜人群: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病人。

【黄连的基本介绍】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

.;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

.

var.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目前主要产地为湖北省利川市,及重庆市石柱县。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2、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4、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5、抗炎、解热: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6、抑制血小板聚集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

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内呕逆,菌痢容,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主含小檗碱()5%-8%,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表黄连碱()、和5-羟基小壁碱()等;由于它们有相似结构,常统称黄连生物碱。

【用法用量】:2~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服用较久易伤脾胃,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用。

黄连,中药名。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专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属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野生或栽培于海拔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是一种价值非常高的中药材,主要有八种功效。第一,黄连具有抗溃疡的功效,第二,黄连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第三,黄连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第四,黄连具有湿热泻疾的功效,第五,黄连具有抑菌的功能,第六,黄连具有清火的功效,第七,黄连可以治疗湿疹,第八,黄连可以散清胃火的作用。

黄连是一种中草药,它的作用主要是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抑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主要的功效是用于呕吐、黄疸、牙痛、口疮等疾病。饮食清淡,避免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

黄连是一味药用价值非常高的中药材,很多中药都加有其的成份,黄连有清火的功效,黄连对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效果非常好,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你妈妈的情况可以适量吃点黄连,但不要超过三天,便秘平时饮食注意多吃粗纤维食物就可以。

黄连是一味药用价值非常高的中药材,很多中药都加有其的成份,黄连有清火的功效,黄连对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效果非常好,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你妈妈的情况可以适量吃点黄连,但不要超过三天,便秘平时饮食注意多吃粗纤维食物就可以。

黄芩是一心功效与作用十分高的中草药材,许多中药材都加上其的成分,黄芩有清火的作用,黄芩对高烧神昏,闹心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实际效果很好,可用以治疗内火亢盛引发神昏,心烦之证。你母亲的状况能够适当吃点黄芩,但不必超出3天,严重便秘平常饮食搭配留意多吃高纤维食物就能够。

生黄连与炒黄连有何区别?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止痒。黄连有生用和炒制两种,功效也各不相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查看详细

黄连有哪些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一细菌:体外试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等亦有效;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作用较差,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则几无作用。由于实验方法之不同,各家报告有些差异。对痢疾杆菌,以舒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较高,其次弗氏、宋内氏最差。其作用等于或优于磺胺而弱于链霉素及氯霉素。黄连粗提取物与纯小檗碱的抗菌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查看详细

黄连和地黄连和川黄连是什么关系?

黄连和川黄连是相同的,川黄连只是黄连的一种,而地黄连又是一另种植物地黄连是另一种药物,药效有区别,没有可比性,但黄连和川黄连相比,由于川黄连是道地药材,药效较高地黄连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感冒高热,疟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连【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追问虽然不是特别准确,但是也算是解决了我的疑惑,谢了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4 热度: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