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s(L。)Merr。;iS。etZ。
症状(图2-43)
图2-43龙眼、荔枝桑寄生
1。被寄生枝干2。被害枝横切面3。桑寄生花
被害果树的枝条或主干上,出现常绿的桑寄生小灌木丛,其植株高度0。5m至1m多,往往呈丛簇状。由于桑寄生的枝叶与寄主植物迥然不同,很易辨别。桑寄生植物的“根部”长在果树枝条组织内。受害树,一般表现为落叶、叶变小,不开花或延迟开花,易落果或不结果。果树受害部分的皮部肿胀,木质部纹理紊乱,出现裂缝或空心,易风折。病部以上的枝叶生长衰弱以至枯死。如果树上桑寄生株丛少,或受害年份不长,常不出现明显的生理和形态病变。
病原
病害由桑寄生科中的桑寄生属植物引起。该属植物在全球约500种,我国已记载的有近40种。均为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嫩枝尖常有毛覆被。多具根出条。叶对生、轮生或互生,全缘,网状脉。花两性,雄蕊着生于裂片上。子房下位,一室,浆果。寄生于龙眼、荔枝及柑桔等果树上的通常为桑寄生〔icus(L。)Merr。〕、樟寄生或称褐背寄生(iS。etZ。)。这两种寄生植物多交错地分布于各成年果园中。同一株树有时会同时长出几种寄生植物。
1。桑寄生
丛生常绿寄生小灌木。株高可达1m,小枝粗而脆,直立或斜,因寄主不同,变异性大。具有叶绿素,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及溶于其中的无机盐类,能进行光合作用。枝无毛,具凸起皮孔。叶对生或互生,叶两面无毛,全缘,有短柄,革质,卵形。叶长3—8cm,宽2。5—5。0cm,除幼叶外,均无毛;叶柄长0。5—1。5cm,聚伞花序1—3个,花1—3朵,聚生于叶腋;总花枝长4—10mm。花期9—10月,筒状花冠,长2。3—2。7cm,4裂,紫红色;雄蕊4,生于裂片上;子房下位,1室。花柄、花萼和花冠均红褐色星状,短柔毛。浆果,椭圆形,长约8mm,宽7mm,具小瘤状突起,桔红色。其内果外有一层吸水性很强的白色粘胶物质,内含生物碱,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次年1—2月成熟。广泛分布于闽、粤、桂、川、海南等龙眼、荔枝产区。寄主植物多达29科54种。多寄生于寄主的侧枝中上部。
2。樟寄生
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1m许。小枝粗壮,直立或下垂,嫩枝在15cm内被有星状短毛。皮孔密而清晰。叶对生,全缘,革质厚,椭圆形或卵形,长3。0—8。0cm,宽2。5—5。0cm。叶柄短,长0。5—1。5cm。幼叶两面密被黄褐色、星状短绒毛,成长叶表面光滑。根出条特别发达,有时在寄主树干上、下延伸达2m以上。在广西,花期10—11月,边开花,边结果。聚伞花序,聚生于叶腋或老枝上,花1—4朵。总花梗短,花两性。筒状花冠,长1。8—2。5cm,与子房合生,顶端4裂,裂片向外反折,长约占花冠全长1/4—1/3,雄蕊4,生于裂片基部,子房下位,1室。花粉红色,被短绒毛。果实浆果,被毛,椭圆形或矩圆形,长4。0—5。0mm,直径3。0—3。5mm,亦被短绒毛。分布于浙、闽、赣、桂、粤、川等龙眼、荔枝产区。寄主植物广泛。多寄生于寄主的主干或侧枝基部与中部。
发生规律
桑寄生属植物大多于秋、冬季节,形成颜色鲜艳的浆果,招引各种鸟类喙食。寄生物的种子依靠鸟类传播。传播桑寄生的鸟类有:斑鸠、土画眉、寒雀、麻雀等。浆果的内果皮木质化。内果皮外具一层粘稠的白色物质,含苦涩味和生物碱。鸟类喙食果肉后,往往将苦涩的种子吐出。木质化的内果皮及白色粘胶层还可以保护种子在鸟类的消化道内不致被消化掉,并保持其萌发能力。种子随鸟类粪便排出,或从鸟嘴吐出后,内果皮外的粘胶物质可将种子粘固在枝条树皮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长出胚根。胚根先端与寄主接触,形成吸盘,其下伸出一初生吸根。吸根分泌对树皮有消解作用的酶,并强力从伤口、芽部或无伤的幼嫩树皮钻入,到达木质部,有时并钻入木质部的数层年轮之内。自种子萌发至胚根钻入树皮,历时约半月。樟寄生的初生吸根圆锥状。初生吸根先端生许多小突起,并发育成不定根状的次生吸根。次生吸根互相愈合成片状、掌状。一株桑寄生有吸根片一至数个。吸根片纵向伸入枝条木质部。吸根片的末端分生出许多细小吸根,细小的吸根与寄主的输导组织相连,从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而以自身的叶绿体制造所需要的有机物。寄主的部分有机物质也被剥夺。胚叶在胚根形成后数日才开始发育,胚茎发展成直立或斜生的茎。茎是在胚根与寄主建立关系以后发育而形成的短枝、叶,初生吸根和假根还可不断产生不定芽,形成新枝,丛生状。亦可发育为程度不同的根出条。根出条是其无性繁殖器官,在寄主枝干的表皮延伸,又产生新的吸根侵入和形成新的茎叶,开花结果,辗转传播。在吸盘侵入处,寄主的皮部肿胀,与胶肿所致的隆起相似,但无粘胶,可资区别。各种桑寄生根出条的发达程度往往与其为害程度密切相关。根出条愈发达,为害性愈大,愈难根除。
桑寄生对寄主的破坏过程很缓慢。多是幼嫩枝梢先受害。4—5年以上的老枝上,很少有新的侵染。主干主枝上的,大多是寄生多年的老枝丛。初期对寄主枝条生长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寄生时间增加,寄生物植株长大,被害处的寄主组织不断肿大成瘤。吸根将寄主木质部分割,木材呈明显偏心状。细小吸根挤入木质部细胞间,致使木材纹理紊乱,木材纤维和射线因吸根挤压而扭曲。吸根细胞以圆形、长方形的薄壁细胞为主。一树上桑寄生枝丛有时多达数十个。寄主枝条枯死后,其上桑寄生亦随之枯死。枝条自受侵染至完全枯死,往往历时5—6年,甚至10—20年。
由于桑寄生主要靠鸟类传播,所以成年果园凡靠近林地、村庄,鸟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发病普遍而严重。
防治方法
1。彻底砍除寄生物
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桑寄生植物连同寄主的枝条及寄生植物的根出条和吸根一起砍除。时间最好在12月至1月间或在寄主植物果实成熟前进行。有条件时应尽量砍除果园附近杂木林中的桑寄生。如能连续数年全面彻底地进行砍除,便可根治其为害。桑寄生是很好的中药材,砍除后可除害,又可得利,容易推行。
2。化学防治
试用2,4-D、二甲四氯、硫酸铜、氨基醋酸等,进行防治,有一定效果。
3。自然生态防除
自然界有1种真壳孢菌(。)的真菌,引致樟寄生发生叶斑;桑古茎点菌(erdii)引起桑寄生落叶;有些天牛蛀食桑寄生的茎,可否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