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是什么?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泄与泻在病情上有一定区别,粪出少而势缓,若漏泄之状者为泄;粪大出而势直无阻,若倾泻之状者为泻,然近代多泄、泻并称[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统称为泄泻。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当这些疾病出现泄泻的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应注意的是本病与西医腹泻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考虑孩子是腹泻 不除外消化不好的可能性考虑孩子可以吃点妈咪爱 配合吃点小儿健脾散 用膏药 可能是不行的 是否吃母乳妈妈注意饮食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

中医将泄泻分为几型?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而言。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受病脏腑主要为脾胃与小肠。

因风而泻型

本期因感受风邪,风邪伤脾,脾失健运,则腹泻、肌热鼻干、无汗恶风、头痛腰痛、项背强几几不利。取足太阳、足阳明经穴,用泻法。

穴位:风门大椎天枢

因寒作泻型

本型感受寒邪,寒气犯脾,脾失健运,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呕吐泄泻、尿清不浊、苔白滑、脉浮紧。取足太阳、手阳明经穴,用泻法。

穴位:风门列缺天枢

因暑作泻型

本型感受暑邪,暑气犯脾,脾失健运,则腹泻,身热心烦,口渴汗出,或腹痛暴泻、痛泻交作,呕吐肠鸣,小便赤涩。取手足阳明经穴,用泻法。

穴位:合谷天枢足三里

若呕吐加内关大陵。

因湿作泻型

本型因感受湿邪,湿性粘腻,易伤脾阳,脾阳被困,脾运不健,则体重倦怠、脘腹胀满、呕吐恶心、不欲饮食、水泻、小便不利、苔厚腻、脉濡涩。取足太阴、任脉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脾俞中脘阴陵泉

因火作泻型

本型因感受火邪,火伤脾胃,脾运化失常,则面热口渴,喜冷畏热.腹痛阵阵,泻下绵绵,舌质红、苔黄,脉数。取调理胃肠气机,清热泄火为主,用泻法。

穴位:下脘合谷内庭

脾虚泻泄型

本型因脾虚失运,脾不运化,则出现形体消瘦、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食后泄泻、苔少、脉虚弱。取健脾胃为主,用补法。

穴位:脾俞章门中脘

食滞泻泄型

本型因食滞停脾胃,脾失运化,则出现脘满痞闷、嗳腐吞酸、腹痛拒按、痛而即泻、泻后痛减、泻物酸臭、饮食不化、苔黄燥、脉弦滑。取任脉、足阳明经穴,用泻法。

穴位;足三里中脘璇玑

气郁泻泄型

本型因气郁犯脾,脾失健运,则胸脘痞塞、两胁疼痛、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苔薄白、脉弦缓。取足阳明、背俞穴、厥阴经穴,补背俞穴,泻厥阴经穴。

穴位:脾俞章门太冲

肾虚泻泄型

本型因肾阳虚衰,不能温养阳气,故见泄泻,腹中雷鸣,脐部疼痛、痛连腰背,肢冷膝寒,五更泄泻,久而不愈,苔无华,脉虚弱。取背俞、任脉经穴,用补法。

穴位:脾俞命门关元

若中气下陷灸百会

查看详细

引起泄泻的原因有哪些?

泄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感受外邪

引起泄泻的外邪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感受湿邪致泄者最多。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发生泄泻,故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寒邪和暑热之邪,虽然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亦能直接损伤脾胃肠,使其功能障碍,但若引起泄泻,必夹湿邪才能为患,即所谓“无湿不成泄”,故《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饮食所伤

饮食所伤或饮食过量,停滞肠胃;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腐馊不洁,食伤脾胃肠,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引起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故《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肠虚弱,使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命门火衰

命门之火,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若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室无度,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且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可发生大便滑泄、洞泄。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查看详细

呕吐后泄泻的原因是什么?

呕吐后泄泻,应该是患有急性胃肠炎了,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早知急性胃肠炎,多数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比如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者不卫生的食物。患有急性胃肠炎,最好能及时治疗,可以采用些消炎、助消化类的药物治疗。

查看详细

行经泄泻怎么办?

行经泄泻,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9 热度: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