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是什么树?

国槐概况

学名inn,科属蝶形花科槐属。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黑槐(山东)、豆槐(湖南)、细叶槐(江西)、金药槐(广东)等等。落叶乔木,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花两性,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种子千粒重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发芽率70-85%。种子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用途:材质坚硬,有弹性,耐水湿,为北方优良用材,路旁绿化树种;2类商品木,优良蜜源树种。花可作黄色染料。花、果药用,有收敛、止血之效,根皮煎水,治烫火伤。

繁殖培育。主要播种繁殖,也可扦插。春播,因种皮有细胞紧密结合的栅栏层,透水性差,播种前,用始温85-90度的水浸种24小时,余硬粒再处理1-2次。种子吸水膨胀可播种。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树干弯曲,一般每米长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营养钵育苗后移植定苗。国槐萌芽力较强,若培养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当年苗高3-4米,树干通直,粗壮光滑。

树姿俊美浑身是宝。国槐树姿美观,对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及烟尘等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宜用作城市绿化树种。槐树木材的材质优良,花期长,盛开颜色乳白、形似蝴蝶的美丽花朵,惹人喜欢。国槐浑身是宝,是优良的蜜源树种;花可做黄色染料,花果药用,中医认为槐花性微苦、凉,有清热凉血和收敛、止血之功效,对尿血、吐血、血淋、痔疮出血等有显著疗效,李时珍著曰“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癖”;槐角、槐叶、槐枝的药用功效也不小;槐树也是制作除臭剂的好材料,将槐的花蕾、果实、叶、枝干,以及它们的干燥物粉碎后用水、低级醇,或低级多元醇作溶剂进行提取,其提取液提取残渣以及脱色用过的脱色剂,均是优良的除臭剂。槐叶和槐花可食,古人常采其嫩叶,焯后以冷水浸泡除涩,再以姜葱调味后食用,杜甫诗中就有“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的诗句。幼树可做嫁接龙爪槐的砧木。

历史久远底蕴深厚。我国关于槐树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民间关于槐树的传说也广为流传。在2000多年以前,《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条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记载,其后的《本草图经》记载:“槐,今处处有之”。此外,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例如,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市存留的古槐树和关于古槐树的传说很多。亳州市古井贡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注册商标,便是古槐树下一口井。在我国古代,国槐是宫中必栽之树,所以,又有“宫槐”之称。远在周代的朝廷里要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世遂以槐棘比喻三公九卿;到汉朝,称皇帝宫殿为“槐宸”,京城长安的大道两侧尽植槐树,称槐路。汉朝起,行道树改用槐树,一直持续到唐宋,所以现在不少地方留存的古树多为唐宋年间所栽。南朝梁元帝《长安道》诗云:“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说明南朝的道仍以槐路为特色。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说明洛阳当时的行道树也是槐树。唐代王维《送邱为往唐州》诗:“槐色阴清昼,杨花若暮春”(唐州,今河南省唐县),唐代郑谷《感怀投时》诗:“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鱼竿掷笔乡”,诗中的槐色、槐陌都是指行道树为槐树。由于唐朝河南各地的行道槐树十分普遍,才有李公佐所著的《南柯记》,这个故事说,一个人醉卧在宅旁古槐边,梦见进入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做南柯太守20年,生五男二女,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却是南柯一梦。这里所谓南柯国,就是槐树干下的蚁穴。毛泽东的诗句“蚂蚁缘槐夸大国”也是这个意思。

到宋金时代,槐树做行道树仍有所见。长安的大街称为“天街”,由于有槐树夹道,又名“槐街”,苏轼有“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次韵曾子开别驾》)的词句;金代刘著诗“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诗中的玉田指河北省玉田县,位于北京与秦皇岛之间,可见那时这段路上的行道树也多为槐树。

在现存的名木古树中,古槐树十分常见。

遍布京城的古槐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人们往往把“古槐、紫藤、四合院”和古都风貌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故宫武英殿断虹桥边有著名的“紫禁十八槐”。国槐又是“公卿大夫之树”,过去的贡院里就有一棵驰名京城的“文昌槐”,现在的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如彝伦堂前有一棵名气很大的“吉祥槐”(又名“双干槐”)。在北京的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皇家园林北海公园画舫斋古柯庭前的“唐槐”,有北京“古槐之最”之称,其干周长5.3米。乾隆皇帝曾为它题诗“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缮”。而真正以年龄而论的北京“古槐之最”,是怀柔县柏崖厂村东边、雁栖湖上游北岸距今已2000余年、巍然屹立的巨大古槐,其周长7.5米,据考证应为“汉槐”。在密云县也有“汉槐”,昌平县有“唐槐”。

河南封丘县的陈桥镇,有一棵古槐,胸围5.4米,相传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时常拴马的一棵树,故叫“系马槐”。山东省邹县南关的孟庙内,生长着古老的槐以及银杏和松柏等,门外有一棵巨槐,生长在古柏之中,人称“柏抱槐”;泰山的斗母宫有一棵“卧龙槐”,它虬枝扑地,竞又盘根生干,另成一树,可谓奇妙;孔庙的古槐千姿百态。甘肃风景名胜区瑞应寺前古槐年龄在1000多年,天水伏羲庙的古槐,有1300多年。山西省平定县西琐簧村的一棵汉代古槐树,系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种植,该树高30余米,直径2.9米,相伴古槐旁的三眼呈品字形的水井,与古槐相映成辉。山西省文物管理局已将其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这棵树可能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槐。

国槐文化

北京市市树——国槐

国槐在北京落叶树种中,存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数量最多,是北京“活的文物”,这些古槐见证着北京悠久的历史。北京在1986年评选市树市花时,国槐获得的选票最多和侧柏一起被选为市树。

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总离不开“古槐、紫藤、四合院。”无论是公园名胜,还是街巷庭院,到处都能看到国槐的身影。据1980年普查,全市城近郊区共有国槐株,其中行道树株,城区行道树株,占到国槐行道树总数的46%,是街巷中大树数量最多的树种。这是因为国槐在北京栽培的历史悠久,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到明清两代北京的行道树基本上都为国槐,现在北京二环路以内的正义路、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南池子、北池子、南长街、北长街等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树多为1935年至1938年期间栽植的。现在京郊的很多村庄也分布着古槐,它们或屹立在村口,或生长在村内的古庙前、古井旁,像西郊万寿寺门前的元代“万寿槐”、香山门前小桥南的金代“香山槐”、卧佛寺西和樱桃沟交接处的古柯院的“明槐”(当地人称“姜家槐”)、京西戒台寺山门里的“辽槐”、延庆县八达岭林场门前小桥旁的“元槐”、怀柔柏崖厂村口河畔(雁栖湖上游)的“柏崖厂汉槐”(北京的“古槐之最”)、密云燕落村的“槐抱榆”(寓意“怀抱余”)、通州区皇木厂的“元槐”、房山紫草务乡张庄村的“唐槐”、大石窝村的“明槐”、弘恩寺的明代“紫藤寄槐”、上方山上的“槐树王”等,都是北京地区的名槐。在香山脚下,卧佛寺东南正白旗村的曹雪芹故居门前,矗立着三棵巨大古槐。其中门西第一棵干周长达4.9米,是北京地区干周长在5米左右的十几棵粗大古槐之一。门东边的古槐就是著名的“歪脖槐”,因此香山一带有“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的小曲,在曹雪芹故居北边的龙王庙前也屹立一棵“龙王槐”,干周长近5米。北京城悠久的建城史,加之长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这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历史上曾经为五个封建王朝的古都城,给北京的许多古槐树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古槐也成了文化名城的见证。

在北京众多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要数北海画舫斋古柯亭院内的“唐槐”了。它屹立在院西南角的假山上,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其树高15米,干周长达5.3米,为唐代种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槐。古柯亭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此槐而建,乾隆还写有《御制古槐诗》。诗中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

槐树古朴典雅,吉祥昌瑞。我国自周代起就在皇宫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因此故宫里的古槐很多。故宫内最著名的古槐是武英殿断虹桥畔的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据《旧都文物略》载:“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饱幽致”。这十八槐棵棵雄壮,气宇非凡。它们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和宫人们出入西华门都要走这里,慈禧去颐和园也要经过十八槐。在故宫御花园的东南角,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为北京的“龙爪槐之最”。它树冠上的几个大枝向外沿水平弯曲延伸,似数条巨龙凌空飞舞,无数的小枝弯曲如钩,像虬爪拿空,其造型优美,自然成趣,人称“蟠龙槐”。

自古以来槐树就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周礼中有“三公面三槐”的记载。所以在历代的国子监和贡院里都植槐树,过去在北京的贡院里有一棵驰名京城的“文昌槐”,相传它和考生的文运有关。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其中在彝伦堂前西侧有一棵双干古槐,就是京城内驰名的“吉祥槐”。据说它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又相传它在明末已枯,但到清乾隆年间忽又萌发。时正值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乾隆也作《御制太学古槐诗》,诗云:“皇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未年”。此事在《日下旧闻考》中有记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未一枝,再茁之出,适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所以此槐又称“复苏槐”。

国槐之所以能成为古城风貌的形象树种,还因为国槐为北京地区的乡土树种,对北京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应。它的根能在土壤中扎得很深,有很强的吸水肥的能力;国槐喜欢阳光,但又比较耐荫;具有抗寒性强,喜欢干冷气候,又耐高温的特性;对土壤通气性能要求不严格,在较密实的土壤中也能顽强地生长,是北京市区最耐土壤密实的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北京土壤PH值为7.5至8.5这样的碱性土壤中,能较好地生长,在PH值达到9.71时,还能生存;另外,国槐在城市夹杂物混杂的土壤上,仍能继续生长,在砂砾石含量达到70%的时候,土壤中仍能见到大量的根系分布。

国槐这一北京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的乡土树种,它喜光、抗旱、抗高温、耐盐碱、耐土壤密实、耐城市土壤多夹杂物的高度适应的生态特性,最能反映和代表北京城区的气象、土壤的特征,因此在北京民国时期栽植过的国槐、洋槐、美杨、栾树、柳树、合欢、芩叶枫、元宝枫、黄金树、榆树、龙爪槐、桑、龙须柳、椿树等14种中,到今天也只有它能成为北京“行道树之王”——最古老的行道树。

国槐是落叶乔木,高6-25米,国槐树冠球形可观,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显著。奇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

叶轴有毛,基部管状;小叶9-14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条。

扩展资料:

作用:

1、园林用途

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速生性较强,材质柔软,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全草,种子可作饲料等。

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用为的树种,是城乡较好的修剪树和行道树种。

2、经济用途

它是优良的蜜源植物;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国槐经济价值高,木材耐水湿,有弹性,材质优良,花可全草,而且还可制作颜料,种子可榨油制皂。 国槐是吉祥、快乐、幸福的象征。

国槐属于蝶形花科乔木植物,国槐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多个地区作为本地区市花。

国槐是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之一

国槐可以作为行道树、景观树

国槐具有抗旱、抗旱、抗风沙、的作用

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花两性,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种子千粒重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发芽率70-85%。种子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

园林用途

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

繁殖培育

主要播种繁殖,也可扦插。春播,因种皮有细胞紧密结合的栅栏层,透水性差,播种前,用始温85-90度的水浸种24小时,余硬粒再处理1-2次。种子吸水膨胀可播种。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树干弯曲,一般每米长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营养钵育苗后移植定苗。国槐萌芽力较强,若培养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当年苗高3-4米,树干通直,粗壮光滑。

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供建筑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种子均可入药。

国槐概况学名inn,科属蝶形花科槐属。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黑槐(山东)、豆槐(湖南)、细叶槐(江西)、金药槐(广东)等等。落叶乔木,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花两性,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荚果肉质,串珠状,成熟后干涸不开裂,常见挂树梢,经冬不落。种子千粒重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发芽率70-85%。种子干藏发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用途:材质坚硬,有弹性,耐水湿,为北方优良用材,路旁绿化树种;2类商品木,优良蜜源树种。花可作黄色染料。花、果药用,有收敛、止血之效,根皮煎水,治烫火伤。繁殖培育。主要播种繁殖,也可扦插。春播,因种皮有细胞紧密结合的栅栏层,透水性差,播种前,用始温85-90度的水浸种24小时,余硬粒再处理1-2次。种子吸水膨胀可播种。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树干弯曲,一般每米长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营养钵育苗后移植定苗。国槐萌芽力较强,若培养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当年苗高3-4米,树干通直,粗壮光滑。树姿俊美浑身是宝。国槐树姿美观,对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及烟尘等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宜用作城市绿化树种。槐树木材的材质优良,花期长,盛开颜色乳白、形似蝴蝶的美丽花朵,惹人喜欢。国槐浑身是宝,是优良的蜜源树种;花可做黄色染料,花果药用,中医认为槐花性微苦、凉,有清热凉血和收敛、止血之功效,对尿血、吐血、血淋、痔疮出血等有显著疗效,李时珍著曰“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癖”;槐角、槐叶、槐枝的药用功效也不小;槐树也是制作除臭剂的好材料,将槐的花蕾、果实、叶、枝干,以及它们的干燥物粉碎后用水、低级醇,或低级多元醇作溶剂进行提取,其提取液提取残渣以及脱色用过的脱色剂,均是优良的除臭剂。槐叶和槐花可食,古人常采其嫩叶,焯后以冷水浸泡除涩,再以姜葱调味后食用,杜甫诗中就有“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的诗句。幼树可做嫁接龙爪槐的砧木。历史久远底蕴深厚。我国关于槐树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民间关于槐树的传说也广为流传。在2000多年以前,《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条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记载,其后的《本草图经》记载:“槐,今处处有之”。此外,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例如,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市存留的古槐树和关于古槐树的传说很多。亳州市古井贡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注册商标,便是古槐树下一口井。在我国古代,国槐是宫中必栽之树,所以,又有“宫槐”之称。远在周代的朝廷里要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世遂以槐棘比喻三公九卿;到汉朝,称皇帝宫殿为“槐宸”,京城长安的大道两侧尽植槐树,称槐路。汉朝起,行道树改用槐树,一直持续到唐宋,所以现在不少地方留存的古树多为唐宋年间所栽。南朝梁元帝《长安道》诗云:“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说明南朝的道仍以槐路为特色。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说明洛阳当时的行道树也是槐树。唐代王维《送邱为往唐州》诗:“槐色阴清昼,杨花若暮春”(唐州,今河南省唐县),唐代郑谷《感怀投时》诗:“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鱼竿掷笔乡”,诗中的槐色、槐陌都是指行道树为槐树。由于唐朝河南各地的行道槐树十分普遍,才有李公佐所著的《南柯记》,这个故事说,一个人醉卧在宅旁古槐边,梦见进入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做南柯太守20年,生五男二女,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却是南柯一梦。这里所谓南柯国,就是槐树干下的蚁穴。毛泽东的诗句“蚂蚁缘槐夸大国”也是这个意思。到宋金时代,槐树做行道树仍有所见。长安的大街称为“天街”,由于有槐树夹道,又名“槐街”,苏轼有“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次韵曾子开别驾》)的词句;金代刘著诗“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诗中的玉田指河北省玉田县,位于北京与秦皇岛之间,可见那时这段路上的行道树也多为槐树。在现存的名木古树中,古槐树十分常见。遍布京城的古槐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人们往往把“古槐、紫藤、四合院”和古都风貌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故宫武英殿断虹桥边有著名的“紫禁十八槐”。国槐又是“公卿大夫之树”,过去的贡院里就有一棵驰名京城的“文昌槐”,现在的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如彝伦堂前有一棵名气很大的“吉祥槐”(又名“双干槐”)。在北京的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皇家园林北海公园画舫斋古柯庭前的“唐槐”,有北京“古槐之最”之称,其干周长5.3米。乾隆皇帝曾为它题诗“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缮”。而真正以年龄而论的北京“古槐之最”,是怀柔县柏崖厂村东边、雁栖湖上游北岸距今已2000余年、巍然屹立的巨大古槐,其周长7.5米,据考证应为“汉槐”。在密云县也有“汉槐”,昌平县有“唐槐”。河南封丘县的陈桥镇,有一棵古槐,胸围5.4米,相传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时常拴马的一棵树,故叫“系马槐”。山东省邹县南关的孟庙内,生长着古老的槐以及银杏和松柏等,门外有一棵巨槐,生长在古柏之中,人称“柏抱槐”;泰山的斗母宫有一棵“卧龙槐”,它虬枝扑地,竞又盘根生干,另成一树,可谓奇妙;孔庙的古槐千姿百态。甘肃风景名胜区瑞应寺前古槐年龄在1000多年,天水伏羲庙的古槐,有1300多年。山西省平定县西琐簧村的一棵汉代古槐树,系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种植,该树高30余米,直径2.9米,相伴古槐旁的三眼呈品字形的水井,与古槐相映成辉。山西省文物管理局已将其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这棵树可能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槐。国槐文化北京市市树--国槐国槐在北京落叶树种中,存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数量最多,是北京“活的文物”,这些古槐见证着北京悠久的历史。北京在1986年评选市树市花时,国槐获得的选票最多和侧柏一起被选为市树。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总离不开“古槐、紫藤、四合院。”无论是公园名胜,还是街巷庭院,到处都能看到国槐的身影。据1980年普查,全市城近郊区共有国槐株,其中行道树株,城区行道树株,占到国槐行道树总数的46%,是街巷中大树数量最多的树种。这是因为国槐在北京栽培的历史悠久,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到明清两代北京的行道树基本上都为国槐,现在北京二环路以内的正义路、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南池子、北池子、南长街、北长街等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树多为1935年至1938年期间栽植的。现在京郊的很多村庄也分布着古槐,它们或屹立在村口,或生长在村内的古庙前、古井旁,像西郊万寿寺门前的元代“万寿槐”、香山门前小桥南的金代“香山槐”、卧佛寺西和樱桃沟交接处的古柯院的“明槐”(当地人称“姜家槐”)、京西戒台寺山门里的“辽槐”、延庆县八达岭林场门前小桥旁的“元槐”、怀柔柏崖厂村口河畔(雁栖湖上游)的“柏崖厂汉槐”(北京的“古槐之最”)、密云燕落村的“槐抱榆”(寓意“怀抱余”)、通州区皇木厂的“元槐”、房山紫草务乡张庄村的“唐槐”、大石窝村的“明槐”、弘恩寺的明代“紫藤寄槐”、上方山上的“槐树王”等,都是北京地区的名槐。在香山脚下,卧佛寺东南正白旗村的曹雪芹故居门前,矗立着三棵巨大古槐。其中门西第一棵干周长达4.9米,是北京地区干周长在5米左右的十几棵粗大古槐之一。门东边的古槐就是著名的“歪脖槐”,因此香山一带有“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的小曲,在曹雪芹故居北边的龙王庙前也屹立一棵“龙王槐”,干周长近5米。北京城悠久的建城史,加之长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这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历史上曾经为五个封建王朝的古都城,给北京的许多古槐树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古槐也成了文化名城的见证。在北京众多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要数北海画舫斋古柯亭院内的“唐槐”了。它屹立在院西南角的假山上,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其树高15米,干周长达5.3米,为唐代种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槐。古柯亭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此槐而建,乾隆还写有《御制古槐诗》。诗中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槐树古朴典雅,吉祥昌瑞。我国自周代起就在皇宫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因此故宫里的古槐很多。故宫内最著名的古槐是武英殿断虹桥畔的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据《旧都文物略》载:“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饱幽致”。这十八槐棵棵雄壮,气宇非凡。它们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和宫人们出入西华门都要走这里,慈禧去颐和园也要经过十八槐。在故宫御花园的东南角,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为北京的“龙爪槐之最”。它树冠上的几个大枝向外沿水平弯曲延伸,似数条巨龙凌空飞舞,无数的小枝弯曲如钩,像虬爪拿空,其造型优美,自然成趣,人称“蟠龙槐”。自古以来槐树就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周礼中有“三公面三槐”的记载。所以在历代的国子监和贡院里都植槐树,过去在北京的贡院里有一棵驰名京城的“文昌槐”,相传它和考生的文运有关。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其中在彝伦堂前西侧有一棵双干古槐,就是京城内驰名的“吉祥槐”。据说它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又相传它在明末已枯,但到清乾隆年间忽又萌发。时正值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所以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乾隆也作《御制太学古槐诗》,诗云:“皇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未年”。此事在《日下旧闻考》中有记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未一枝,再茁之出,适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所以此槐又称“复苏槐”。国槐之所以能成为古城风貌的形象树种,还因为国槐为北京地区的乡土树种,对北京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应。它的根能在土壤中扎得很深,有很强的吸水肥的能力;国槐喜欢阳光,但又比较耐荫;具有抗寒性强,喜欢干冷气候,又耐高温的特性;对土壤通气性能要求不严格,在较密实的土壤中也能顽强地生长,是北京市区最耐土壤密实的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北京土壤PH值为7.5至8.5这样的碱性土壤中,能较好地生长,在PH值达到9.71时,还能生存;另外,国槐在城市夹杂物混杂的土壤上,仍能继续生长,在砂砾石含量达到70%的时候,土壤中仍能见到大量的根系分布。国槐这一北京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的乡土树种,它喜光、抗旱、抗高温、耐盐碱、耐土壤密实、耐城市土壤多夹杂物的高度适应的生态特性,最能反映和代表北京城区的气象、土壤的特征,因此在北京民国时期栽植过的国槐、洋槐、美杨、栾树、柳树、合欢、芩叶枫、元宝枫、黄金树、榆树、龙爪槐、桑、龙须柳、椿树等14种中,到今天也只有它能成为北京“行道树之王”--最古老的行道树。

藏龙寺的中殿前有一棵三拢多的古柏,在柏树的中部又斜长出一棵一拢之上的槐树,人称“柏抱槐”。虽历经沧桑千年之余,却生机盎然,叶繁枝茂。柏、槐两树,种类不同,长势各异,柏高槐低,各显风姿。树干周身长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其孔口径多在l—2厘米左右,深浅不一,相传是过去屯兵将士为挂甲衣所致,故亦谓“挂甲柏”。

国槐米有啥作用?

槐树米广义是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中国各地区产,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树米”;花开放时采收,称为“槐花”。采收后除去花序的枝、梗及杂质,及时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用量4.5—9g。

查看详细

国槐米有什么功效?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大鼠ip本品所含的芦丁,对植入羊毛球的发炎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维生素P样作用:芦丁具有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脆性等作用,对国槐花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酞合用祛脂效果更明显。3、抗病毒作用:200ug/ml浓度时,对水疱性口炎病毒有最大的抑制作用。4、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芦丁10-5mol/L浓度时抑制率为95%。此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型白内障的治疗。5、祛痰、止咳等作用:本品所含的槲皮素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1]临床运用1、治疗银屑病:取槐花炒黄研成细粉,每次1钱,每日2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亦可将槐花制成蜜丸内服,剂量同上。临床观察53例,痊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9例,无效6例。此药对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有一定副作用,服药时加用维生素B1、B6可以缓解。也有部分病人开始有腹泻,几天后自行消失,因此服药宜从小剂量开始,2-3天后加至全量。2、治疗颈淋巴结核:取槐米2份,糯米l份,炒黄研末,每天晨空腹服2匙(约10g)。服药期间禁止服糖。临床治疗30多例,均获治愈。3、治疗暑疖:用干槐花米1-2两,加水煎汁,用棉花蘸洗局部。药汁可反复加热,1日洗2-3次。同时将药渣捣烂如泥敷于患部。一般用药1-2日后局部即可消肿而愈。4、注意过敏反应:曾报告1例小儿,因口含槐花后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烧,颜面、颈及四肢皮肤潮红,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密集丘疹,加压不退,瘙痒、刺痛,面颊及颈前区有直径约0.5cm圆形隆起的白色水泡和片状糜烂,并有少许渗液;斑贴试验阳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给氢化考的松而渐恢复。[1]

查看详细

中药槐米是国槐还是洋槐?

中药槐米指的是国槐。即国槐开出的黄白色的小花,它不适合食用。通常在它未开花前采摘,晒干后作为中药材使用,称为槐米。槐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抗菌消炎的功效。洋槐树开花是白色的,花朵较大,味道香甜,可以食用,但不能入药。新鲜的洋槐花可以做汤、粥、凉拌菜、焖饭、包饺子、槐花糕等,吃起来味道都很好,很受人们的喜爱。

查看详细

国槐树枝有什么功效?

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龙爪槐是中国庭院绿化的传统树种之一,富于民族情调。五叶槐叶形奇特,宛如千万只绿蝶栖止于树上,堪称奇观,宜独植,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抗性强。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和用材的优良树种。栽培变种有龙爪槐,也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国槐原产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常见的树种优良的蜜源植物;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国槐经济价值高,木材耐水湿,有弹性,材质优良,花可入药,而且还可制作颜料,种子可榨油制皂。国槐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是天水市城乡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树种槐花性凉味苦,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的作用。它含芦丁、槲皮素、槐二醇、维生素A等物质。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槐实能止血、降压。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洗痔疮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

查看详细

国槐前景如何?

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喜爱国槐,有一份人文情结。首先,古人认为槐有君子之风,正直、坚硬,荫盖广阔.国槐普及开来,关键在于它的物种优势。国槐易活,耐酸碱,生长要求低,它的枝干非常直,遭遇暴雨狂风时不易倒,适合在城市种植.因此成了主流树种。槐是很多市的市树,国槐它威武挺拔、国槐英姿飒爽,国槐象征着一种节气、象征着一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就是大自然用独具的特色的审美观,赋予国槐独有的美丽

国槐树一个长久要发展的事业,现在各地都在积的建设改造,绿化苗木的市场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国槐不是速成品,是需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培养种植的,所以不管您是苗农还是苗木经销商,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顺应市场潮流发展

在国槐的价格出现了两极化,小规格国槐苗价格便宜,但大规格的国槐树价格还是偏高。原因是前几年国槐的种植面积小,导致国槐后续苗木没跟上。再加上国槐长的比较慢,它的效益远不如法桐和速生白蜡的效益高。由于这两年白蜡价格的下滑,大量农户又开始种植国槐,导致现在小公分国槐市场上数量比较大,现在国槐主要是2公分3公分4公分5公分的国槐比较多,2公分国槐大概价格为5元,3公分为10元,4公分20元,5公分为50元,中小规格的苗木销售困难,价格较低,很不景气.

胸径6-8厘米以上的国槐一般有两个用途,一是直接上工程,二是一些有实力的苗圃买回去,定植在苗圃里,进行精细养护,待到有圆整的冠幅后再出售。“小苗子价格下跌,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存圃量过剩。大家都知道,这个规格的苗子没法上工程,只能在苗圃间流动,在今年苗市低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出高价来买将来不知行情的苗子呢?二是,现在正是苗子抽稀、定植的好时机,苗子过密肯定影响生长。所以很多苗子都被拿出来销售。如果土地、资金条件好的话,建议培育中规格的国槐,工程一般都是需要8公分以上的国槐,但现在8公分以上国槐量少,只好改用6公分国槐,再小点3-5公分的只是苗圃之间流动

胸径10至15厘米的苗木,市场看好,价格也较高。苗木需求方面,胸径10至15厘米,干形好,定干后有主枝分布的苗木,需求量较大。据专家预测,国槐价格在未来三年会有上涨趋势,而且市场需求也会扩大,所以苗农们大可放心的继续维护好现有的国槐树,等到几年后长成参天大树,那么就可以出手了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9-08 热度: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