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霉利是怎样的杀菌剂?

(1)英文通用名

(2)商品名称速克灵、黑灰净、必克灵、消霉灵、扫霉特、棚丰、福烟、克霉宁、灰霉灭、灰霉星、熏克、熏得利、灰核一熏净、胜得灵、棚达、天达腐霉利。

(3)剂型10%、15%烟剂,2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4)特性与作用内吸性杀真菌剂,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悔陪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亦有效。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天达植保公司开发的天达腐霉利在同类产品当中属质量上乘者,对作物的保护作用突出,持效期长,能有效阻止病斑的发展。不管在发病前进行保护性使用或是在发病初期使用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喷洒后可以通过作物的叶和根迅速吸收,因此,即便没有直接喷洒到药剂部分的病害也能被控制,对已经侵入到植物体内深部的病菌也有效。天达腐霉利的耐雨性好,与常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机理完全不同,因此在苯并咪唑类药剂(如多菌灵)防治效果差的情况下,使用腐霉利仍然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5)使用方法

①防治枣树锈病、黑斑病、灰斑病等病害[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在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天达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果碧顷蠢树专用型“天达2116”液喷雾1~2,防治效果达95%以上。

②防治蔬菜、瓜类、草莓等的灰霉病、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天达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壮苗灵或瓜茄果专用型“天达2116”液喷雾1~2次,防治效果良好。

(6)注意事项

①该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不可连续使用,最好与“天达2116”配合使用,能够明显增加药效、扩大防治范围、减少抗药性;同时应与其他农药交替喷洒,药剂要现配现用,不要长时间放置。

②不要与强碱性药物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混用,也不要与有机磷农药混配。

③防乎姿治病害应尽早用药,最好要在发病前,最迟也要在发病初期使用。

④药剂应存放在阴暗、干燥通风处。若不慎皮肤沾染药液,或者眼睛溅入药液,应该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误服后要立即送医院洗胃,按照医生医嘱治疗。

杀菌剂的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有什么不同?

杀菌剂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较低。列入三个高毒类别的杀菌剂(大鼠LD501~50,50~100和100~/kg)大多数是传统的杀菌剂,如铜剂和锡衍生物等。大多数的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LD50大于1000/kg,甚至大于/kg。所以,大多数杀菌剂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ntake,ADI)都比较高。因此,杀菌剂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远远低于其他农药,这是杀菌剂发展的显著成就之一。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杀菌剂急性毒性转移到其慢性毒性(),如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新的杀菌剂登记要求进行广泛的慢性毒性试验。过去在传统杀菌剂进行登记的时候,这些试验还没有要求。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很多国家都强制性的要求进行杀菌剂毒理学()的复评。虽然不同的权威登记机构的数据不同,一些杀菌剂产品在复评中失去了登记资格。比较著名的是含汞化合物和敌菌丹()。1996年美国环保局(,U。S。A。)的B2致癌物质名单包括了4种在植物病害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杀菌剂:百菌清()、克菌丹()、代森锰(maneb)和代森锰锌()。

杀菌剂是否能够达到环境标准是比较难以确定的。因为环境标准本身也是经常被复评,而且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不同。根据荷兰的最新环境标准,如果达不到下列标准,农药使用将不予登记:①使用导致离地面2m深的地下水的杀菌剂浓度大于0。1μg/L。②使用导致地面水浓度高于对鱼、藻菌和小龙虾的LC50S值的0。1。③化合物的半衰期(50%,DT50)长于60d。

根据这个新的半衰期标准,一些内吸剂将被淘汰。如果重新登记,一些新的唑类和吗啉类杀菌剂也将受到影响。显然,未来对内吸杀菌剂的研究应当集中在较低持久性和较低环境迁移性()化合物的开发。

一些杀菌剂会减少作物叶围腐生微生物群体的数量。如果杀菌剂减少了这些群体的数量(如酵母菌),但是,对次要病原物()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话,当杀菌剂不断被使用时,这些次要病原物在不良环境下的侵染会增加。比如,叶围酵母菌与小麦叶斑病()。此外,酵母菌的减少,还可能影响葡萄汁的发酵。如在使用多作用位点杀菌剂(如克菌丹、苯氟磺胺和福美双)来防治葡萄灰霉病()时,就观察到这种结果,因此,这些杀菌剂不能在葡萄收获前使用。

杀菌剂也可以影响病原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颉颃作用。很多内吸剂减少一些常见土壤真菌,如青霉菌(。)和木霉菌(。)等,对病原菌的营养竞争作用,因此,提高了病原菌对这些杀菌剂的不敏感性。这种影响也可能由于抗生作用()或寄生作用()的减少导致的。病原菌敏感性的差异有时候也会导致占优势病原菌()的改变,从而导致主要病害和次要病害的变化。如使用苯并咪唑杀菌剂防治小麦眼斑病(es)会导致小麦纹枯病(i)发病率的大幅上升。

查看详细

杀菌剂是怎样发展的?

1880年代,葡萄霜霉病的流行几乎摧毁了欧洲的葡萄种植业及其葡萄酒产业,是不治之症。1882年,偶然观察到生长在路边的葡萄,由于喷洒过石灰和硫酸铜混合物而枝繁叶茂,而没有喷洒到该化合物的葡萄则因为葡萄霜霉病的为害全部落叶。经过反复试验,在1885年发现了波尔多液()。从此揭开了杀菌剂的发展历史。由于波尔多液的使用,葡萄霜霉病得到控制,不治之症得到防治。杀菌剂的使用初露头角,且立竿见影,当时,人们对此非常乐观。几乎视“杀菌剂的使用为植物病害防治,乃至植物病理学的全部内容”,在一段时间内,植病工作者被戏称为:“拿着喷雾器的植物学工作者”。从波尔多液的发现开始,杀菌剂的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0年代以前,主要是无机化合物(ls)应用时期。这时期的代表性杀菌剂是含铜化合物(如,波尔多液等)、汞制剂和硫制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等),也称为第一代杀菌剂。这个时期杀菌剂都是多作用点的杀真菌剂。人们为了寻求原料丰富的,高效、便宜,对植物更安全的铜、汞代用品。于1934年发现了福美双(),标志着有机合成杀菌剂使用时期的开始。因此,从20世纪40~60年代末是有机化合物()大量使用阶段,也称为第二代杀菌剂,代表性品种是福美类和代森类等有机硫杀菌剂等。与第一阶段的杀菌剂相比,第二代杀菌剂具有相对较少的作用位点,但是仍然是起杀菌作用的多作用位点杀真菌剂。由于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在生理机理上的相似性,多作用位点的杀真菌剂容易导致植物药害()。因此,不论是无机化合物,还是有机杀菌剂,它们只能施于植物的表面,对植物起保护作用,不能进入植物体内,否则容易引起植物药害。因此,这些杀菌剂又称为传统保护剂()。传统保护剂必须在病原菌侵入前使用才有效,而且使用后仅仅沉积在喷施的表面,喷布不到的植物表面和新生长的植物表面就得不到保护;又由于传统保护剂施用后沉积在植物的表面,容易受到风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要达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它们必须有较长的残留持效期。因此,传统保护剂常常必须全面喷布,多次重复喷药,施药量大。但是,病原物是微小的,而且病害常常在发生出现症状后才能被诊断,因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能够进入植物体内的,对已经侵染的病害起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至1966年,第一个内吸性杀菌剂(e或,简称内吸剂)萎锈灵()出现了。1970年代初又出现了苯菌灵()和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的内吸剂。这标志着第三代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广泛使用时期的到来。内吸剂能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输导(),它们与植物组织的接触非常紧密,因此,必须在植物与真菌之间具有足够的选择性(),才能够避免植物药害。这些选择性主要表现:①植物体内没有靶标位点()和作用位点(),如多抗霉素类()抑制几丁质()的生物合成,植物细胞壁没有几丁质,因此不会受到多抗霉素的影响。②靶标受体()对药剂的亲和力()的差异:如多菌灵抑制真菌的微管蛋白()结合,如多菌灵和真菌的微管蛋白结合,干扰形成纺缍体微管组装,使细胞不能分裂,而植物的微管蛋白与多菌灵的亲和力较弱,因此对多菌灵不敏感。③药剂对原生质膜渗透性()的差异:大多数的内吸剂仅在植物细胞活的原生质体外的空间和死的导管组织中移动,如果药剂对植物细胞膜的渗透性较对真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小,植物细胞就不容易受到药剂的伤害。植物与真菌之间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杀菌剂的积累(或排出)、解毒()或活化()作用等许多方面。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新的具有更好选择性的作用靶标还将不断被发现。内吸剂也是有机化合物,但是它们能够进入植物体内,并能够防治已经侵染的病害,起治疗作用(),因此,在使用上也更有弹性,对病害可以起急救作用。同时,内吸剂可以引入种子内部,治疗种子内部的感染;内吸剂还可以输导到新生长的植物表面,使之得到保护。优良内吸作用的治疗剂,甚至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方式来防治作物地上部的气传病害。与传统保护剂相比,内吸剂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高,也称现代选择性杀菌剂()。内吸剂的毒力与防治效果大大提高,使用量大大降低表4-1,这是杀菌剂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内吸剂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和类型。甾醇抑制剂具有高活性和广谱活性、优良的内吸传导特性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内吸剂之一,且新品种还不断出现。

表4-1杀菌剂代表品种的毒力与使用量的关系

①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②苯并咪唑类();③唑类()。

杀菌剂牋最低抑制浓度(mg/L)牋cum典型使用量(g/hm2)福美双()①0。代森锌(zineb)①0。苯来特()②0。抑霉力()③0。

在内吸剂产生的初期,商品化的内吸剂只对高等真菌病害有效,而且仅在木质部输导。1977年出现了甲霜灵(),该药剂对卵菌病害高效,而且有双向输导的特性,标志着使用内吸剂防治卵菌病害的开始。目前已经商品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对卵菌病害高效的内吸剂。

1996年嗜球伞果素类()杀菌剂嘧菌酯()等商品化。嘧菌酯具有非常广谱的活性,能够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引起的病害。嘧菌酯的广谱活性,使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一种内吸杀菌剂就可以同时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因此,嗜球伞果素类杀菌剂被誉为杀菌剂发展的突破。目前已经有多种嗜球伞果素类及其相关化合物商品化。

但是,内吸剂广泛使用后,生产上出现了严重的抗药性()问题。有些内吸剂在使用1~2年后就在生产上出现严重的抗药性,导致防治失败。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等和苯酰胺类如甲霜灵等及嗜球伞果素类如嘧菌酯等,是抗药性风险较高的杀菌剂。甾醇抑制剂等也存在抗药性的问题。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或者与传统多作用点的保护剂混合使用是治理或延缓内吸杀菌剂抗药性的主要措施。此外,虽然现代选择性杀菌剂具有高度选择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植物药害的问题。甾醇抑制剂中的脱甲基抑制剂(DMIs)在高浓度使用于小麦和燕麦的种子处理时,会导致植物严重矮化,其原因是植物赤霉酸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

三环唑与烯丙苯噻唑等是较早使用的无杀菌毒性化合物,称第四代杀菌剂,也是目前最后一代杀菌剂。它们在离体下对病原菌无毒性,但是能够防治植物病害,是病害防治化合物。烯丙苯噻唑可以防治稻瘟病和其他细菌病害。1996年植物防卫激活剂活化酯商品化。该化合物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都有防治作用。这些病害防治化合物不直接作用于病原菌,因此具有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是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杀菌剂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从多作用位点到少作用位点乃至单一作用位点,从非内吸到内吸输导,从保护剂到治疗剂等的发展过程。新杀菌剂具有更高效、更低毒、更安全等优点。作用于已知作用靶标的新杀菌剂不断的出现。将来,新作用机理将是新杀菌剂研究开发的目标。如苯氧喹啉()抑制嘧啶生物合成过程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苯胺嘧啶类(nes)杀菌剂抑制甲硫氨酸生物合成等。病原物致病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新先导化合物的生物合理设计。交叉学科知识的积累将促进杀菌剂学科的不断发展。

查看详细

食品杀菌剂用什么?

食品杀菌剂种类有很多,其中效果比较好的就是使用DCW次氯酸溶液杀菌,这种杀菌剂是DCW次氯酸发生器使用安全的原材料盐和水电解产生的,杀菌后可分解成盐和水,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残留,也不腐蚀设备。次氯酸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比普通杀菌剂杀菌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查看详细

果树杀菌剂种类有哪些、果树杀菌剂使用方法?

抑霉唑

系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该药的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生理功能和脂肪类合成代谢,从而破坏霉菌的细胞膜和抑制孢子的形成。

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杀菌剂,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硅唑·咪鲜胺属新型杀菌剂,内含氟原子,杀菌活性更高,作用机理独特,不易产生抗性。具有内吸、保护、治疗、铲除作用。

恶霉灵

内吸性土壤真菌杀菌剂,对腐霉病、镰刀菌等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是一种既能杀菌又能杀虫、杀螨的无机硫制剂,可防治白粉病、锈病、褐烂病、褐斑病、黑星病及红蜘蛛、蚧壳虫等多种病虫害。保护、防治病害为主,对人、畜毒性中等。

代森锰锌类杀菌剂

有机硫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从而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杀菌范围广,一般不出现抗药性,主要是控制病菌侵染,防治果树上的锈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

百菌清

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

多菌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具有内吸传导、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果树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1.植株表面施药法把药剂施用在植株表面称为植株表面施药。常用五种办法:喷雾、喷粉、涂干涂白、灌根、涂沫伤口等。

2.药剂处理种苗法用药剂处理种子、苗木、接穗、插条及其它繁殖材料等,以消灭这些材料表面附着或内部的病菌,保证播种材料不带入危险性病害。

3、土壤药剂处理法施用杀菌剂或杀线虫剂,消灭土壤中的植物病菌或致病线虫,是化学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法多用于防治果树根部病害或由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线虫病等。

使用果树杀菌剂注意事项:

选准喷施时间

喷药时间过是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会降低防治效果。使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用药,通常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应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为佳。

谨慎药物混用

不少杀菌剂为碱性农药,故不能与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杀虫剂混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呈碱性,不能和乐果、1605、敌敌畏等混合使用。这样全造成杀虫微生物丧失生理活性或杀虫能力面失效。

科学使用农药

杀菌剂的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的。一般每隔天喷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天,应及时补喷。喷药时要求雾点细密、均匀,力求做到不漏喷。

谨防药害

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或大雾、高湿等条件下用药更易引起作物药害。

除此之外,使用果树杀菌剂,需严防药害问题,例如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期间最好慎用杀菌剂。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7 热度: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