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绵马贯众
别名贯众、绵马、野鸡膀子、牛毛黄。
为鳞毛蕨科植物绵马鳞毛蕨(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基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根茎粗大,连同叶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状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5cm;二回羽裂,羽片20~30对,裂片紧密,矩圆形,圆头,几为全缘或先端有钝锯齿,两面及叶轴上有黄褐色鳞片。孢子囊群颁于叶片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小脉中部以下,每裂片1~4对,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生于林下湿地。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采制春、秋季采挖,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似凤梨,长10~20cm,表面密被整齐的叶柄基部以及黄棕色膜状鳞片。叶柄基部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黑色,稍有光泽,有不规则纵脊纹;横切面呈圆形或半圆形,淡棕色,近边缘外有细小维管束5~13个,环列。根茎直径1~2cm,淡棕色,横断面有大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气特异,味微涩、苦。
化学成分含绵马精(),分解产生:绵马酸()BBB、PBB、PBP、黄绵马酸()BB、PB、AB;白绵马素()AA、BB、PB等。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用于防止流感、虫积腹痛、崩漏(用炭)。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驱虫清热解毒
【配伍应用】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贯众能驱杀钩虫、绦虫、蛔虫、蛲虫,《本经》谓:“杀三虫”。但单用力薄,多与其他杀虫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治疗钩虫病,常配榧子、槟榔等同用。若治绦虫病,可与槟榔、雷丸等制成丸剂服用。治蛔虫虫积腹痛,常配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同用。治蛲虫,可单用本品煎汁,临睡时洗肛门周围;或与鹤虱、苦楝皮等同用。
2.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等。本品苦寒,清热解毒之功颇佳,能清气分血分热毒。防治流行性感冒,可单用煎服;或配桑叶、菊花等同用;若治温热病血热发斑,常配大青叶、紫草、生地等,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效;若治痄腮肿痛,常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此外,亦可用于预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3.用于血热妄行致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贯众炭有凉血止血之功,尤以治崩漏下血为佳。治疗崩漏下血,常单用;或配地榆等。若治气不摄血所致出血,则配黄芪、当归、阿胶等,以益气摄血、止血。若治吐衄、便血,可与黄连配伍,为散服;或配侧柏叶、白茅根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苦寒降泄,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粗茎鳞毛蕨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现代研究】
成分:粗茎鳞毛蕨主含绵马酸、黄绵马酸、白绵马素、东北贯众素、异戊烯腺苷等。又含三萜成分:里白烯、9(11)-羊齿烯、铁线蕨酮、29-何帕醇、里白醇和雁齿烯等。
药理:绵马贯众煎剂对各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绵马酸、黄绵马酸对绦虫有强烈的毒性,使其虫体麻痹,而有较强的驱虫作用。绵马贯众提取物可引起子宫的强直性收缩,腹腔注射对宫颈癌U14、肉瘤S180、脑瘤B22和ARS腹水型有抑制作用。
【毒性反应及副作用】绵马酸对胃肠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孕妇服用可引起流产。口服量过大,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因中枢麻痹而死亡。对心、肝也有一定损害。
绵马贯众
贯众为较常用中药,商品贯众为蕨类植物的带叶柄基的干燥根茎。据统计其原植物有5科31种,其中主要有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绵马贯众)、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荚果蕨贯众)、紫萁科植物紫萁(紫萁贯众)、乌毛蕨科植物芽狗脊蕨和狗脊蕨(狗脊贯众)等。[药材及产销]绵马贯众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销于东北三省、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历史]贯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李时珍说:"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草,根名贯众"。韩宝升说:"苗似狗脊,状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如草鸱头"。苏颂说:"春生赤苗,叶大如蕨,茎干三棱,叶绿色似鸡翎,又名凤尾草,其根紫黑色,形如犬爪,下有黑须毛。又似老鸱"。李时珍说:"数根丛生;一根数茎,茎大如筋,其涎滑;其叶两两对生,如狗脊之叶而无锯齿,青黄色,面深背浅;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须丛簇,亦似狗脊根而大,状如伏鸱"。根据上述的文字叙述,很难断定所指究为何种蕨类植物,但根据《证类本草》的附图来看,似为鳞毛蕨属()或近似植物,《本草纲目》的贯众图颇似狗脊属()植物,而《植物名实图考》的贯众附图则是iJ.Sm,但后者目前几乎已不作贯众应用。因此,《中药志》是第一版根据当时实际调查,收载了四种贯众,即东北贯众、蹄盖蕨贯众、狗脊贯众与紫萁贯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了两种贯众:绵马贯众(即东北贯众)与紫萁贯众。今根据实地调查,收载绵马贯众、紫萁贯众、狗脊贯众与荚果蕨贯众四种,其余品种列入附注。[原植物]粗茎鳞毛蕨别名:贯众、野鸡膀子、牛毛广(东北)。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粗大,块状,斜生,有许多坚硬的叶柄残基及黑色细根,密被锈色或深褐色大鳞片。叶簇生于根茎顶端,具长柄,叶片宽倒披针形,长60~100cm,中部稍上方最宽处约25cm,2回羽状全裂或深裂,中轴及叶脉上多少被褐色鳞片;羽片20~30对,对生或近对生,无柄,披针形,羽片再深裂,小裂片密接,长圆形近全缘或先端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孢子囊群着生于叶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叶背小脉中部以下,囊群盖肾形或圆肾形。生于林下沼泽地、湿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及内蒙古等省区。[采制]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土,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化学成份]根茎含绵马酸类,包括绵马酸BBB()、绵马酸PBB()、绵马酸PBP()等;黄绵马酸类(),包括黄绵马酸BB(B)、黄绵马酸PB(B)、黄绵马酸AB(B)及微量白绵马素()、粗蕨素();此外,尚含有羊齿三萜(9(11))、双盖蕨烯()、鞣质、挥发油、树脂等。叶中含东北贯众醇()、东北贯众醇乙酯(te)等。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呈长倒卵形,略弯,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切为两半,长约10~20cm,直径5~8cm。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密生排列紧密的叶柄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基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质硬,折断面棕色,有5~13个黄白色小点。环状排列。剥去叶柄基,可见根茎。质坚硬,切断面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长圆形小点5~13个。气味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以个大、质坚实、叶柄基断面棕绿色者为佳。显微鉴别根茎(直径2cm)的横切面: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长圆形或椭圆形,略向外弯曲,排列呈环状,其外侧散在多数较小的通向叶的分体中柱(叶迹维管束)。分体中柱围以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木质部管胞多角形,大多为梯纹,周围为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及黄棕色物质,细胞间隙中有间隙腺毛(见图)。叶柄基部(直径1.1cm)的横切面:分体中柱圆形或椭圆形,5~13个,构造同根茎;亦有间隙腺毛。
理化鉴别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加热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用盐酸酸化后,用乙醚提取三次,每次5ml,合并醚液,浓缩至干,加氯仿2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上海荧光化学厂)铺板,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氯仿-丙醇-冰醋酸(80∶20∶2.5)。展距13cm。显色剂:先喷(1)新配的0.5%牢固兰B盐()的溶液.再喷(2)0.1N氢氧化钠溶液。
[性味及功效]味苦,性寒,有小毒。有驱虫,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虫积腹痛,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用量4.5g~9g。驱虫、清热解毒生用;止血炒炭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绵马贯众对绦虫有强烈毒性,可使绦虫肌肉麻痹,脱离肠壁,而显驱虫效果。2.绵马酸镁盐(;加)比粗提物油树脂的驱虫效果强5~7倍,毒性也大2倍。狗每日灌胃40mg/kg可致精母细胞变异、腹泻和消瘦;如用药增至40~80mg/kg,给药10~15天后,狗由于视神经损害而失明,大脑白质也出现损害,担肝功能仍能正常。3.长春市卫生学校制药厂试验表明本品的乙醚提取物对家兔和豚鼠的离体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给药0.8ml(相当于生药50mg/ml)可使子宫收缩频率及紧张度均增加,振幅减小,药量增至1.3ml时,可使子宫直性收缩。4.本品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800~1:160)对各型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作用。5.粗茎鳞毛蕨叶水煎浓缩片,用于慢性气管炎,有止咳、祛痰、消炎作用。[附注]还有一些地区使用的"贯众":欧洲鳞毛蕨(新疆),阔鳞鳞毛蕨D.(Benth.)C.chr.(湖南),暗鳞鳞毛蕨D.(Will.)Ching(云南屏边、贡山),辽东鳞毛蕨D..(湖南、河南、山东),对马耳蕨(Hook.)J.Sm.(河南),长尾复叶耳蕨icior()Ohwi(湖南)。
【毒性反应及副作用】绵马酸对胃肠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孕妇服用可引起流产。口服量过大,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因中枢麻痹而死亡。对心、肝也有一定损害。
ke./view/.htm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