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对身体有坏处吗?

马鞭草可以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等。建议最好不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如果已经调理的差不多了,就没必要长期服用了,,注意日常饮食,预防便秘。药理作用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其他作用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

5。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编辑本段]化学成分全草含马鞭草甙(),ey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戟叶马鞭草甙(),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熊果酸(),桃叶珊瑚甙(),蒿黄素()。叶中含马鞭草新甙(),腺甙(),β-胡萝卜素(β)。根和茎中含水苏糖()。[编辑本段]药性论述【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2。《别录》:主下部NI疮。

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11。《中华本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鲜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禁忌】

①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

②孕妇慎服。[编辑本段]药物鉴定【性状鉴别】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显微鉴别】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鞭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异丙酮(16:0。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乙醇溶液(1→100)和高氯酸溶液(3→100)的混合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ml,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液,残渣加适量无水乙醇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2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5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熊果酸()不得少于0。36%。[编辑本段]选方①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③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④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⑥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⑦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⑧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⑨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16)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17)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18)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19)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20)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21)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22)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23)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24)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马鞭草可以活血散瘀[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等。建议最好不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如果已经调理的差不多了,就没必要长期服用了,,注意日常饮食,预防便秘。药理作用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4。其他作用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5。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编辑本段]化学成分全草含马鞭草甙(),ey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戟叶马鞭草甙(),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熊果酸(),桃叶珊瑚甙(),蒿黄素()。叶中含马鞭草新甙(),腺甙(),β-胡萝卜素(β)。根和茎中含水苏糖()。[编辑本段]药性论述【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2。《别录》:主下部NI疮。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11。《中华本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用法用量】①《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鲜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用药禁忌】①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②孕妇慎服。[编辑本段]药物鉴定【性状鉴别】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显微鉴别】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鞭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异丙酮(16:0。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乙醇溶液(1→100)和高氯酸溶液(3→100)的混合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ml,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液,残渣加适量无水乙醇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2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5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熊果酸()不得少于0。36%。[编辑本段]选方①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②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③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④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⑤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⑥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⑦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⑧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⑨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⑩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16)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17)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18)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19)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20)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21)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22)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23)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24)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只喝马鞭草能瘦腿么?

据说马鞭草+柠檬草+迷迭香+玫瑰花,可以起到较好的瘦身效果 但是对不同体质的人,效果不太相同 你可以试试和一段时间,看效果怎么样 你还可以试试每天做蹬腿练习,这个瘦腿效果不错的查看详细

马鞭草科是什么?

【植物名】马鞭草。【别名】疟马鞭、铁马鞭。【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质,旁生多数须根,黄白色。茎四方形,高30~120厘米。有展开的分枝,绿色,幼时棱与节上有毛。叶对生,暗绿色,两面均有粗硬毛,倒卵形至长卵形,上缘有粗齿深裂,正面有皱纹,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唇形花,浅蓝色,密生成细长花序,形如马鞭,故名马鞭草。果实小,长圆形,6~8月开花(图22)。图22马鞭草【生长分布】喜生于河边、草地、田边和路旁。全国各地均有生长。【药用部分】全草。【采收季节】夏、秋两季。【加工贮存】晒干,防霉(经常翻晒)。【作用】①治疗黄鳝烂尾、烂皮,取鲜品与地锦草混合查看详细

马鞭草能否杀吸血

马鞭草一般作为辅助的,可以降低吸血鬼的各项能力,使之处于虚弱状态,但是如果吸血鬼长期自己忍着痛苦食用马鞭草,时间长了马鞭草对其就不起作用了。一般人使用可以防止被催眠。木桩刺入心脏不要拔出会使吸血鬼处于死亡状态,或者取其心脏,但一般辈分老的吸血鬼才有能力做到。这些是我从《吸血鬼日记》里看到的,希望能帮助到你。查看详细

薰衣草和马鞭草是一样的吗?

薰衣草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薰衣草丛生,多分枝,常见的为直立生长,株高依品种有30~40厘米、45~90厘米,在海拔相当高的山区,单株能长到1米。叶互生,椭圆形披尖叶,或叶面较大的针形,叶缘反卷。穗状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常见的为紫蓝色,花期6-8月。全株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马鞭草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80cm。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16-01-23 热度: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