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有什么营养?

冬瓜

[概述]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性植物,是人民传统的秋令蔬菜之一。冬瓜原产於中国,冬瓜的显著特点是体积大、水分多、热量低,可炒食、做汤、生腌,也可请渍成冬瓜条。中国医学认为,冬瓜味甘而性寒,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对於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水肿腹胀等疾病,有良好的冶疗作用。冬瓜还有解鱼毒、酒毒之功能。经常食用冬瓜,能去掉人体内过剩的脂肪,由於冬瓜含糖量较低,也适宜於糖尿病人"充饥",在炎热的夏季,如中暑烦渴,食用冬瓜能收到显著疗效。

[营养成分]

水分96.5克、蛋白质0.4克、脂防0克、碳水化合物2.4克、热量11千卡、粗纤维0.4克、灰分0.3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3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2毫克、菸碱酸0.3毫克、抗坏血酸16毫克。

[营养分析]

冬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糖以及少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C及尼克酸,其中维生素B1可促使体内的淀粉、糖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所以冬瓜有助减肥。冬瓜与其它瓜菜不同的是它不含脂肪,含钠量、热量都很低。冬瓜的种子含有尿醇、腺碱、组氨酸及葫芦巴碱等,瓜瓤含有腺素、组织胺等。

[食用验方]

1.慢性肾炎:

冬瓜1000克,鲤鱼一条,白水煮汤食。

2.痔疮肿痛:

冬瓜熬汤热洗。

3.中暑、高烧、昏迷:

冬瓜500克,煮汤3大碗,日分3次服食。

4.孕妇小使不利:

冬瓜汁一杯,调蜜一杯,频服。

5.慢性胃炎:

冬瓜仁25~50克[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水煎服。

6.肺脓疡:

冬瓜子15克煎服,也可配桃仁、苡米、鱼腥草等同煎。

7.咳嗽:

经霜冬瓜皮15克,蜂蜜少许,水煎服。

8.水肿:

冬瓜皮30克煎饮,每日一剂,肿消即止。

[附注]

1.贮存好的冬瓜,可以放4~5个月不坏,为了冬季能吃到鲜冬瓜,应该注意贮存好。可选拔一些不腐烂,没有受过剧烈震动,带有一层完整白霜的冬瓜,放在没有阳光的乾燥地方,瓜下放草垫或木板。

2.冬瓜籽的药用价值很高,有清肺祛痰之功,无副作用,但瓜籽必须是子仁饱满。

[参考资料]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家庭食品全书》

冬瓜除含水分外,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冬瓜肉中含蛋白质0.4克,碳类1.9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2毫克.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还可使人免生疔疮。

冬瓜可以用来和排骨,海带煲汤,也可以清炒,凉拌也可以,是消暑的佳品。

怎么做冬瓜皮汤利尿呀?

冬瓜皮蛋汤


这道菜冬瓜和皮蛋都是带凉的,可以消暑祛湿,制作又简单,个人觉得不用排骨汤直接和原味比较好。

材料

冬瓜,皮蛋,盐,葱花

做法

1、冬瓜去皮切成小块,放入加水的锅中煮。对汤要求高的朋友可以用事先熬好的排骨汤。 
2、冬瓜半软的时候加入切好的皮蛋。 
3、汤再次开的时候加少许盐、葱花就好了。不用加味精,皮蛋很鲜的。

查看详细

吃冬瓜能够带皮食用吗?

吃冬瓜的时候是可以带皮一块食用的,而且冬瓜皮还有药用的价值,冬瓜皮利水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在吃冬瓜的时候带皮食用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冬瓜是四季都可食用的蔬菜,更适合于夏季食用。因为它甘淡的特性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所以在夏季尤其是闷热潮湿的长夏,经常吃冬瓜,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并清除湿热,冬瓜皮的利水作用更加显著,因为南方的冬瓜皮光滑没有芒刺,所以可以连皮一起食用。

查看详细

冬瓜皮可以消肿是真的吗?

冬瓜皮是一样好东西,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湿之功效,可用于肾病肺病心脏病引起的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一举两得。

查看详细

冬瓜皮能减肥吗?

减轻体重!冬瓜皮中含有丙醇二酸,丙醇二酸可减少糖类转化为脂肪的几率,有效阻止脂肪在体内堆积。而且,冬瓜皮本身所含的脂肪和糖分含量并不高,经常服用可有效防止人体发胖。空腹饮用效果最好,且最好是饭前半小时服用。可以在正餐前喝一杯,也可以在晚上睡觉时喝一杯。

查看详细

水冬瓜树叶能治疗过敏吗?

一、IgE的合成

1、IgE的性质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合成,为过敏反应的介导因素。1966年,瑞典学者和日本学者石坂夫妇首先自豚草过敏患者血清中分离到IgE,并证明了IgE为过敏反应的介质。IgE为亲细胞型抗体,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为10~/ml。过敏患者及寄生虫患者血清Ig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2、IgE的合成

IgE的合成量关系到个体对过敏性疾病的罹患性,IgE的合成及调节机制并不完全明确。多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称这些过敏易患者过敏体质,与正常人想比,血清IgE明显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体也较多。研究证实过敏体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员所患的过敏病可以不同;抗原的性质及进入机体的途径也会影响IgE的合成,以相同途径进入人体的抗原,有的引起强速发型过敏反应,有的则不能,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与抗原本身的特性,特别是被T细胞识别的表位的特性有关,有些药物如青霉素降解物,蠕虫抗原、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能引起强烈IgE型过敏反应。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接触频率对机体产生抗体有影响,经黏膜进入易激发产生IgE应答,而注射则引起IgG的产生,接触过敏原次数越多致敏的可能性越大。

3、细胞因子调节IgE的生成

通过细胞水平研究证实辅助型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IgE的合成起重要调节作用。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种类的不同,将辅助性细胞分为TH1型和TH2型两个亚群,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介导迟发性过敏反应,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形成及过敏反应过程中起作用。TH1和TH2之间通过细胞因子而互相调节,IL-4促进IgE的合成,而IFN-γ抑制IL-4所诱导的IgE合成,说明TH1和TH2细胞均调控IgE的合成。过敏体质者可能有较多产生IL-4的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并能分泌较多IL-4。TH1和TH2的平衡或IL-4和IFN-γ量的比例是IgE合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4、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关系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料细胞是两类表达IgEFc受体的细胞,每个肥大细胞表面FCεRI的数目多达数十万。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皮睛结缔组织中的小血管周围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下层,部分内脏包膜中也有存在。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流中,通过直接释放介质引起全身过敏反应或集中到过敏反应部位而参与过敏反应。

IgE抗体与FCεRI高亲和力地结合后,无相应的过敏原刺激则不会现现任何临床症状。一旦接触了相应过敏原,则过敏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上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使膜相邻的FCεRI发生相互连接(桥联)。FCεRI桥联后触发细胞膜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胞外钙离子流入胞内。脱颗粒释放出颗粒中预合成的以组胺为代表的介质,释放的介质立即直接作用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引起速发的临床症状。?

“IgE介导的过敏”早已在免疫学及医学界对导致过敏发生的根源已达成共识,根据基因的功能性分析,通过国际最新菌株筛选平台,运用基因芯片进行高效筛选及体外基因重组,找到了具有抗过敏基因的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等益生菌菌株,研究证实,抗过敏菌株免疫调节抗过敏能力突出。

抗过敏益生菌可降低血清中免疫致敏因子IgE,并有效阻断过敏原与免疫致敏因子IgE抗体的结合,直接从免疫根源阻断过敏生物链,超越了一直以来针对过敏根治停留在拮抗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对症治疗环节;其二,益生菌可有效促进脾脏细胞分泌IFN-γ干扰素,直击免疫T细胞,加强免疫T细胞的调控能力,以确保人体免疫功能中最基本的免疫识别功能(T细胞的平衡与IFN-γ量的比例,是IgE合成的重要决定因素。)。益生菌过与肠道中一类特殊的细胞接触,定殖后进入血液通过激活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一个串联的免疫T细胞生理反应,最终能实现人体血液中抗体——免疫球蛋白IgE降低。彻底解决“IgE介导的过敏”发炎反应引起红肿、痒、疼痛,甚至是支气管的收缩,哮喘,鼻炎,结膜炎,皮肤病等各种过敏症状。

IgE与过敏

血清IgE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过敏原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机体进入对该过敏原特异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与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继而释放出诸如组织胺等各种与过敏反应和炎症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

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用失调呈现不平衡的情况。过敏体质患者,在临床上调查的时分,往往发现多种过敏反响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过敏体质患者血清IgE显着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并且细胞膜上的IgE受体也较多。临床医学经过细胞水平研讨证明:辅助性T细胞及其发作的细胞因子对IgE的组成起重要调理效果。依据排泄细胞因子品种的不一样,将辅助性细胞分成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而TH2细胞排泄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构成及过敏反响过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在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如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过敏。降低IgE抗体需补充获得降低血清IgE抗体的复方抗过敏益生菌菌株。

降IgE

研究证实,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都具有显著的抗过敏功能,其中唾液乳杆菌是研究最多的抗过敏的乳酸菌分离菌株,唾液乳杆菌集中存在于康敏元益生菌当中,采用了具有增强抗过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组合物,通过促进白介素质12(IL-12)和干扰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过敏症状,调控Tp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p型免疫反应过度的过敏现象的方法。抗过敏益生菌菌株和肠道壁上的树突装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内的转译蛋白移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因此,借由其细胞壁多糖尿病类物质如肽聚糖、脂多糖、多糖等,经先天免疫系统,确实能活化T细胞的发育。

过敏

过敏遗传因素

过敏会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父母皆无过敏遗传机率占5-20%;父母其中一方过敏遗传机率占20-50%;父母双方过敏遗传机率高达80%以上。加上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及食物链的转变,各种速成食物摆满餐桌及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各种过敏疾病在近十年翻了几倍,已成社会流行病,发病人群每年都在成倍的增加。

过敏环境因素

有关过敏疾病的增加,认为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生活环境及饮食方面有更明显的关系。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会刺激免疫系统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类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话,都会导致肠道内的益生菌降低,因而无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细胞中辅助型T细胞1(Tp)的生成,而这些辅助型T细胞1的生成与辅助型T细胞2(Tp)相关过敏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如果能利用抗过敏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p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发引发的Tp型免疫反应,将可达到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