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头与断肠草的功效

人们常讲是药三分毒,可是对于有些药可不只是三分毒,一个不慎一条鲜活的人命就没有了啊,就像是草乌头与断肠草,都是含有大毒的,草乌头学名乌头,又称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和五毒,乌头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乌头有毒,常炮制后药用,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所以草乌头与断肠草的功效是什么?

草乌头与断肠草

草乌头的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 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②《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④《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断肠草可以治疗肝癌治疗食管炎和胃等多种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也可以治疗皮肤癌骨肉瘤等等,对于风湿麻痹性引起的疼痛或者是皮肤湿疹,治疗效果也是非常错的。是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断肠草可以治疗各种皮肤湿疹可以治疗各种题型,而且可以起到一个散瘀止痛的作用,可以杀虫止痒,治疗骨折,关节痛和痔疮座疮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合理的用,否则会造成中毒。

草乌头与川乌头有何不同?

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川乌头-性状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草乌头:主产浙江、辽宁、江苏等地。

草乌头:出唐·侯宁极《药谱》。又名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或华乌头A..等的块根。主产浙江、辽宁、江苏等地。辛,热,有大毒。入肝、脾经、祛风湿,散寒止痛,消肿。1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中风瘫痪,破伤风,偏正头痛,脘腹冷痛,痃癖气块。煎服用制草乌1.5-6克,宜久煎1小时以上。2治阴疽肿毒,瘰疬初起。生草乌研末调敷,皮肤破损处不宜用。内服过量或煎煮不当,易致中毒。孕妇忌眼。反白芨、贝母、白蔹、半夏、栝蒌。两种草乌头均含乌头碱、新乌头碱等。乌头碱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乌头总生物碱对兔、小鼠具抗炎作用;可使狗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发生室颤。草乌头尚有局部麻醉作用。

川乌主要产于四川。性味:辛;苦;热;大毒归经:心;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注意: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查看详细

西域草乌头是什么药性?

首先,草乌是有大毒的,有去风湿,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以止痛,冷痛等,既然有毒了,吃多了就中毒,神智昏聩,那是慢性中毒啊!

查看详细

草乌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草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

功用:搜风祛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

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

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

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

主大风顽痹。

⑥《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

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但是,过量服用易发生中毒。草乌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新乌头碱等。草乌毒性极强,其致毒物质为乌头碱。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2~5mg。乌头碱属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亲脂性强。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可使心脏抑制及心律紊乱、呼吸中枢抑制。严重者则急性肾衰竭。中毒机制与川乌相同。查看详细

草乌头川头乌的主要区别

估计学药学的同学都比较讨厌那些看起来名字相近的,药效差不多,却不能替换的比如川乌与草乌为常用的祛风湿、止痛类中药,二者相互配伍,用治风寒湿痹、诸痛等证,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草乌头学名乌头,又称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和五毒,毛莨科植物,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制川乌,草乌头川头乌的主要区别都有什么?

草乌头川头乌

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有些地区分别。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块根倒圆锥形,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顶生总状花序,萼片蓝紫色,花瓣无毛,通常拳卷,花期9-10月。乌头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乌头有毒,常炮制后药用。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乌头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16 热度: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