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几种使用方法?

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目的和作用部位各不相同,因而决定了调节剂相应的施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1。浸种法将种子(块根、块茎)浸在稀释配制好一定浓度的药液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取出晾干供播种用,这种方法称浸种法。为了提高水稻、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可采用CTK浸种。为了打破马铃薯的休眠,可采用GA浸种薯。浸种选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浸种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不同的植物品种、浸种目的及当时的温度而定。浸种时温度高(25℃以上),时间应短,温度低(10~20℃),时间可略长一些。一般浸种时间不要超过24h,浸种时以药液浸没种子为限,并要注意水质的变化。

2。浸蘸法为了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将插条浸于药液中或将插条基端蘸粉剂,再扦插于苗床。浸(蘸)时间的长短与浓度有关,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1)快浸法将插条浸于高浓度的调节剂中2~5s后,随即插入苗床。这种方法可将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切口进入植物组织,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而发根。如将葡萄、猕猴桃等插条基部浸于/kg溶液中3~5s,待插条基部略晾干后,扦插于苗床。(2)慢浸法将插条在浓度较低的生长调节剂中浸蘸较长时间,促使生根。如将萘乙酸稀释成20mg/kg,再将插条基部3cm左右浸于药剂中5~24h。浸蘸时间长短要视苗木种类、插条木质化程度和发根难易决定;一般一年生的插条,且发根较难的,浸蘸时间应长一些[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若是嫩枝插条(刚开始木质化)且较易发根的,浸蘸4~5h即可。(3)蘸粉法将插条基部用水浸湿之后,再将插条在混有生长素(如IAA、α-萘乙酸、2,4-D等)的生根粉中蘸一蘸后,插入苗床中培育。此法运用于嫩枝扦插,且方法简便,切口不易腐烂,发根成活率较高。

3。点涂法用毛笔或其他涂抹工具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在处理部位,如茄果类蔬菜的保花、保果,常采用浓度为10~20mg/kg的2,4-D点花。乙烯利促进瓠瓜雌花的形成,可采用浓度为150mg/kg的乙烯利点涂瓜苗心叶。也有用浓度为2000~/kg的乙烯利涂抹转色期的番茄果实,促进早熟。

4。喷洒法这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把植物生长调节剂稀释成一定比例的药液用喷雾器(机)将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体表面、叶面或作用部位。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洒效果,除了药剂本身质量之外,还与药械性能、剂型、植物表面结构和气候条件有关。药械的选择要以应用对象而定,如用防落素防止番茄落花,应采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喷于花穗。若用多效唑防止水稻倒伏或控制秧苗徒长,应选用背负式手动压缩喷雾。在东北应用三十烷醇大面积处理大豆时,曾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有的地方也有采用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机喷施。总之,应用哪一种药械要与药剂的性质、应用作物和施药量而定。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好处有哪些?

(1)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三十烷醇浸种,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为早出苗和培育壮苗创造条件。

(2)培育矮壮苗在油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可以增加叶数,提高叶的质量,壮根,基本上杜绝了高脚苗、弯根苗和弱苗,明显提高了秧苗素质,移栽后能较早形成冬前壮苗,提高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分枝数增多,增加主茎和分枝的角果数。

(3)促进根、叶生长用赤霉素蘸根,可以明显促进油菜根、叶的生长和腋芽及花芽的分化。

(4)提高产量在油菜盛花期用三十烷醇喷洒叶面,能增加光合产物,减少落花,增强同化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使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收获指数。

查看详细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现代花卉生产中,为了保证花卉品质,控制好植株的高度成为关键技术。借助化学农药控制株高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类“农药”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B9),(A-瑞斯特),(CCC矮壮素),Bonzi(邦济)。

(B9):学名为琥珀酸2-2甘油二甲醛,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生长抑制剂。B9其实是商标名,是生产中常用的叫法。B9通过叶面吸收,采用喷施方法,施用后进入植株体的各个部位。在现代化温室育苗生产中,整个苗期通常都要用几次。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喷施不能灌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原产热带的花卉对B9反应不敏感,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其在叶面很快挥发,所以药效也会受到影响,因此B9在北方地区比较适用。此外,B9只有在叶片湿润的条件下才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在傍晚或环境湿度较高的情况使用B9会效果较好。而且,喷施后18小时以内最好不要使用喷洒的方式浇水,以免叶面上的药物被冲走。

:这种矮壮素的活性很强,在很多植物上都适用。既可喷施又可灌根,不过叶面喷施活性会更强,而且其使用方便,施用后效果很好,很容易被植物吸收。用量在5~25毫克/千克。但市场价格会比同类产品略高。该种药剂选择早上喷施较好,避免白天浇水时被水冲掉。

(CCC矮壮素):是一种氟化物类矮壮素的商标名称。可喷施也可灌根。在一品红、杜鹃以及大多数花坛花上都可使用。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喷施浓度比较低,在750~1000毫克/千克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该类矮壮素的喷施浓度要控制好,过高会导致植物中毒,表现出的症状是在喷施后3~5天内嫩叶叶面上出现白斑或白色晕斑。该种矮壮素还可以与B9混合使用。在一品红上使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其药效比单独使用要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先确定该矮壮素的用量,确保植物不会中毒,然后再确定B9的用量。

Bonzi(邦济):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三唑类药物。适合于灌根使用。因为它比较容易被茎秆吸收,并进入到植物生长尖中,在此具有良好的活性。大花三色堇、天竺葵以及蔓长春花对此反应良好,但在蔓长春花使用时要注意用量,量大会导致叶片出现黑斑。此外,在海棠上使用要慎重,容易伤苗。该种药剂对药液浓度要求很高,一定要精准,而且每株上的喷药量要一致,避免以后生长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查看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的药害有什么症状?

一般植物生长调节剂因种类和作用方式不同,产生的药害症状也是千差万别。常见的有生长畸形:如根茎尖端膨大、生长停滞;果实畸形或裂果;落花落果;新叶卷曲畸形等。生长停滞或徒长:如生长素类用量过大造成生长抑制,或缩节胺等使用不当造成矮化。劣果或品质变差:果实膨大剂使用不当,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储存期缩短。

查看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植物时,与植物细胞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识别出激素的信号,由此触发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导致植物形态上的变化。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乙烯利是一种促进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后释放出乙烯,并与乙烯受体结合,通过加速果实呼吸、促进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等生理代谢过程,从而促进果实成熟和着色。

查看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肥料的区别是什么?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肥料都是农业投入品,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但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由植物直接吸收或通过土壤间接吸收,可分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既有常量使用的肥料(如氮、磷、钾肥),又有微量元素肥料(如铁、锰、锌肥)。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而是具有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作用的微量信号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8 热度: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