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怎样采收和加工?

一般于定植后2~3年开始试花结果。采收期与品种有关,早熟种在7月上中旬开始采收;晚熟种在8月上旬开始收获。当果实由绿转为橙黄色时即可采收。选晴天早晨,趁露水未干时采摘,以减少果实脱落。采收时,将果穗成串剪下,注意切不要将果枝也剪下,或折断果枝,以免影响下一年开花结果。一般3年生树,每株可收干果1~2千克;6~7年生树,可收干果3~5千克;折干率为2。5∶1。健壮植株可连续结果20~30年。

果实采回后及时摊晒,晚上收入屋内或放晾棚内摊开,不可堆积,以防发酵,白天再搬出摊晒。连晒7~8天,即可全干。如雨天,可用火烤干,温度以不超过60℃为宜[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以免挥发油类散失,影响质量,无论是晒干或烤干,都应经常翻动,使干燥一致。干后,用手搓揉,使果实与果柄分离,然后筛去果柄及杂质即成。随即装入竹箩或木箱内,贮藏于干燥通风处。果实不分等级,以果实干燥、饱满,坚实有香气,无枝梗、杂质,无霉变为合格;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吴茱萸有什么生长特性?

石虎与吴茱萸的主要区别为小叶片较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4厘米,叶面被疏生短柔毛,叶背被长柔毛,花、果实较小;而疏毛吴茱萸与吴茱萸的主要区别为小枝被黄绿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吴茱萸不耐涝,怕阴湿,故一般选用温暖地带山地、坡地或田边、土坎、宅旁、溪边、疏林下或林绿旷地栽培。吴茱萸为雌雄异株植物,种子不耐干藏,发芽适温12~16℃,但发芽率较低。根极为发达,分蘖力很强,母株周围常萌生许多幼苗,侧根受到机械损伤或露出土面,便可萌生新植株。一般定植后3年开始结实,5~10年为盛果期,植株寿命为20年左右,管理好的可达40年。查看详细

吴茱萸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10米。幼枝、叶轴、小叶柄及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的长柔毛;主枝有皮孔,全株具特异的香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6厘米,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钩锯齿,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粗大透明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腺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每果含种子1粒,卵状球形,黑色;果多不孕。花期6~8月,果期9~10月。吴茱萸查看详细

中药吴茱萸有毒吗?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用法用量】1。5~4。5g;外用适量。查看详细

吴茱萸与山茱萸功效一样吗?

这是两种不同的药物,功效也不一样。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查看详细

吴茱萸含有哪些成分?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别名:吴萸、吴芋、米辣子、吴辣、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等。以果实入药,其根、叶亦供药用。

吴茱萸果实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吴茱萸内酯以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其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临床上具有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收缩子宫,驱除肠内胀气,健胃镇痛,抑菌杀虫,抗病毒作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痢疾、消化不良、口腔溃疡、鹅目疮、腮腺炎、痛经及各种湿症、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查看详细

吴茱萸长什么的?

吴茱萸(学名pum,原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5 热度: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