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怎样煲汤?

北芪红枣乌鸡汤的做法:

1、乌鸡下锅飞水后捞起洗净;北芪用水冲洗干净;红枣用温水浸泡至发起后洗净(红枣可泡发可不泡,因为是要入锅炖的)。

2、锅再盛水放入乌鸡与北芪,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煲1小时,然后加入红枣,再煲半小时即可。(我是用带核红枣的,因为无核红枣炖后汤会很甜)。

材料:

海底椰40g

西洋参30g

川贝母10g

北芪(黄芪)25g

蜜枣2个

鸭肉500g

盐适量

做法:

先将洗干净的鸭肉切块,在热锅里炒干水至微黄,与海底椰、切成片的西洋参、川贝母、北芪、蜜枣,加适量的水(煮好约3人份量),放进煲汤的瓦煲,大火烧开后,慢火煮约1个半钟头,加盐调味即可。

说明:

鸭肉,性味甘,咸,微寒,有滋五脏之阴,利水消肿,清虚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之功。

海底椰[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止咳润喉。

西洋参,味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北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川贝母,润肺散结、止咳化痰。

该汤清淡而又不失美味,适合热病愈后体虚之用,腹胀腹泻者禁用。

菜名:金钱草北芪煲瘦肉

主料:金钱草30克,北芪50克,苡仁20克,猪瘦肉200克。

做法:煲汤,调味饮汤食肉。

药用价值:主要治疗淋症脾虚湿阻型: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淡白,倦怠乏力,纳减,大便时溏,舌淡白胖嫩或有齿印,苔白,脉虚细无力。

桑寄生能跟党参、黄芪、红枣一起煲汤。对于贫血的人煲汤可加全当归和桂圆肉补血效果更好。

中药的黄芪和北芪是一样的吗?

黄芪是中药名,而北黄芪或者北芪只能说属于处方名。 它们的药效是一样的,黄芪,又名黄耆,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叫绵黄芪。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叫西黄芪。所以,黄芪是一个统称,北芪只是指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东北黄芪。但不论是西黄芪还是北黄芪均属于正品黄芪,品质都属于比较优良的,均属于黄芪佳品。从实际药效上考虑不会有太大区别。 黄芪的药材性状 黄芪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长1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不论那一品别的黄芪,均以条粗而不空心,皮细质绵软而不硬,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鲜黄色。断面菊花心明显而不纤维性强和裂隙大,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查看详细

黄芪与北芪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

黄芪与北芪实为一种中药,只是黄芪是用蜜炙过的带有甜味(需区分开用硫磺熏制的,现在市面上常有这类产品),不及北芪燥,补气力与生用一样(南方多用),北芪就是生晒的带白色的,偏燥多用于补气(北方常用)。扩展资料:一、性味归经:甘,微温。归牌、肺经二、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三、应用: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现在好多患者用黄芪打粉,每天用开水冲服,查看详细

北芪与黄芪功用有什么区别?

一、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所谓北芪指的是在北方生长的黄芪,它是黄芪众多品种当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二者是包含关系。二、由于黄芪种类多,其功能范围也较广,而实际上北芪的功效已包含在黄芪中,两者皆主治虚症,具体区别如下:黄芪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查看详细

北芪片的功能是什么?

北芪片功效补气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经常疲倦乏力气喘冒虚汗是气虚的症状,建议口服北芪片,中成药建议坚持口服才有疗效,如果效果不理想,建议口服汤药治疗。

查看详细

北芪,有什么用适合什么人食用?

北芪,即黄芪,又名膜荚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以及内蒙古等省区。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长呈棒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披针形,茎叶均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对生,开淡黄色蝶形小花;荚果膜质,花期7-8月,果期8-9月。北芪喜凉爽干燥气候,以排水良、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佳,多生于海拔米间的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北芪的根为补虚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为补药之长”,可见北芪做补益药历史悠久。【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脾、肺经。【别名】:棉芪,绵芪,黄蓍,黄耆,王孙,独根,二人抬,炮台芪······信息黄芪一般以产地作为分类:以西北及内蒙出产的质量是最好的,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在北方生长的别称「北芪」,功效和黄芪相同,疗效比较强烈。至于各类金翼黄芪、梭果黄芪、多花黄芪、多序岩黄芪、塘谷耳黄芪、扁茎黄芪等,虽然都有「黄芪」之名,但只属黄芪药材的代用品,性质和功效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选购时必须格外留意功效黄芪功效与作用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补气圣药北芪的五大功效北芪又称为黄芪、绵芪,南方人常称该药为“北芪”,这是因为黄芪产于北方的缘故。其药材以根粗长、质绵、折断面粉性及黄白色、味甜者为优。北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它的补气作用较强,是常用的补益气血之佳品。北芪除了具有补气作用外,还有其它功用,因其广泛的用途而被誉为“一药多能”。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具有以下五大功效: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托疮排脓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另外,中医认为补气有助生血,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症时加入补气的北芪、党参可以加强补血作用,如具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作用的归脾汤。北芪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8 热度: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