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的合成主要成分是什么?

主要以蛋白能量为主,加入过瘤胃维生素,氨基酸,胆碱!微量元素

饲料的化学组成是评定营养价值的最基本指标,营养价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饲料中各种重要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的含量。饲料的绝大部分来自植物,只有少数来自动物、微生物和矿物质。据测,至少有26种元素参与各种饲料养分的构成,其中主要元素有四种,碳、氢、氧、氮共占植物干物质的95%。此外,还含有硫、磷、钾、钙、镁、氟、碘、氯、锰、锌、钴等。所有元素在饲料中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组成各种复杂的无机与有机化合物。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目录1按成分分类

1.1含大量淀粉的饲料

1.2含油的饲料

1.3绿饲料

1.4其它饲料

按成分分类

一般来说只有植物饲料才被称为饲料,这些饲料中包括草、各种谷物、块茎、根等。这些饲料可以粗地分为:

含大量淀粉的饲料

这些饲料主要是用含大量淀粉的谷物、种子和根或块茎组成的。比如各种谷物、马铃薯、小麦等。这些饲料主要通过多糖来提供能量,而含很少蛋白质。它们适用于反刍动物、家禽和猪,但含太多淀粉的饲料不适用于马。

含油的饲料

这些饲料由含油的种子(油菜、黄豆、向日葵、花生)等组成。这些饲料的能源主要来自脂类,因此其能量密度比含淀粉的饲料高。这些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也比较低。由于这些油也有工业用途,因此这样的饲料的普及性不高。

工业榨油后剩下的渣依然含有相当高的油的含量。这样的渣也可以作为饲料,尤其对反刍动物非常好,也被广泛使用。

绿饲料

这些饲料中整个植物被喂用,比如草、玉米、谷物等。这些饲料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其中的营养非常杂。比如草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15到25%,而玉米则含较多的淀粉(约20-40%),而蛋白质含量则少于10%。绿饲料可以新鲜地喂用,也可以晒干后保存喂用。它们比较适用于反刍动物、马和水禽。一般不用来喂猪。

发酵后保存的绿饲料称为青贮饲料。

其它饲料

除以上所述的饲料外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饲料,这些饲料可以直接来自大自然(比如鱼粉)或者是工业复制品(比如米糠、酒糟、剩饭等。不同的牲畜使用不同的饲料,但尤其反刍动物适用这些饲料。

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要根据不同畜禽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而帛定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其次要有一个常用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标准要求的各项营养素指标都应该在饲料营养成表中表达出来。

一、家畜的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表

(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饲养标准是根据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能量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不同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生产目的与水平的家畜,每天每头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这种为畜禽规定的数量,称作饲料标准或称为营养需要量。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通过畜禽采食各种饲料来体现的。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必须根据各种饲料的特性、来源、价格及营养物质含量,计算出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即配制一个平衡全价的日粮,因此饲料标准以表格形式列出畜禽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为使用方便,畜禽的饲养标准附列家畜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此外,在必要时,也可附上畜禽曲型日粮配方,以供实际应用之参考。

饲养标准由于是通过科学试验和总结实践经提出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实行科学养畜的重要依据。在畜牧生产实践中,只有正确应用饲养标准,合理的开发利用饲料资源,制订科学的饲料配方,生产全价与合饲料,以使畜禽获得足够数量的营养物质,做到科学了饲养,才能在保证畜禽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饲养标准还是一个技术准则,是为畜牧场制定饲养定额、饲料生产和供应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所以饲养标准在畜禽饲养实践和配方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应用饲养标准的认识

饲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但对任何一种饲养标准,都不应把它作为教科看待。这是因为:

1.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指标,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随着动物与饲养科学的发展,畜禽品种质量的改良和提高,生产水平的提高,饲养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

2.饲养村准是生物类型的标准,它具有局限性,地区性。因此,应用时要根据栖单位情况和饲养效果,家畜的反应,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3.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体群体的需要,因此应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不能不考虑畜群的生态环境,技术水平,饲养条件等情况,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

总之,既要看到饲养标准的科学性,把它作为科学养畜配制日粮的重要依据,又要看到它的相对合理性,要灵活的应用,并要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使它日益完善。

国样,对饲料成分表和其营养价值也应重视其科学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因为虽然饲料分表的数字都是通过科学的分析而得出来的是科学地[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但饲料成分表尤其是常用饲料成分表中是不能将所有含高营养成分与含低营养成分的饲料都列出来。而只能列出居中的数,如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在7-9%的范围内,但大多数在8.2-8.9%之间,而在饲料成分表所列数字为8.6%。以此类推,可见一般。

4.饲养标准应是每日每头(只)该吃入各种营养素的标准,但多数畜禽都是群体饲养的,加上管理方便起见,就采用一种以每公斤饲粮的%或含量的营养素需要来表示,如每公斤的能量千卡(千焦耳)数。这样配合饲料的营养素百分数乘上每日采量恰好获得每日所需要的营养素。由于畜禽对能量的需要有在进食上自行调节的能力(畜禽以能为食),所双在自由采食的方式下,采食一定范围能量水平的饲粮都能获得同样量的能量和其它营养素。因此在鸡的饲粮能量浓度可变化在2.6-2.9兆卡/公斤代谢能,猪可变动在2.9-3.4兆卡/公斤消化能之间。只要不受体积的限制,畜禽都能获得每日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只不过是采食量不同而异。

二、饲粮配合原则

(一)应选用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

我国已经有的饲养标准,可以参照使用,如地区性有标准则可用地区的标准,如国内没有标准的畜禽种亦可参考国外的标准,并通过饲养实践中畜禽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反映酌情修正,灵活使用。

(二)要求饲料多样化,注意饲料适口性和有毒物质

做到多种饲料合理搭配,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粮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三)控制粗纤维含量,注意饲粮全积

鸡的饲粮纤维应控制2-5%之间,乳仔猪4%,生长肥育猪8%,种猪12%以下。在配合饲料粮时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干物质,使畜禽既能吃得下,又能吃得饱,且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四)饲粮要质优价廉,在市场上有竟争力

既要考虑用户心理又要提高产品档次。要着重宣传经济效益,适当强调投入产出,使“维持”需要保持在每日养分进食量的三分之一发下。

三、饲粮配合步骤

理想的饲粮是一种以最低的价值获得最大的生产率的程度来衡量。即以每单位产品的价值是须成最好饲粮的最后决定因素。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使配方的设计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

为了配合出一种优惠价廉效益高的饲粮应遵循下列步骤:

(一)查出并列举出对所配饲粮家畜的营养需要或营养供给量。

(二)确定什么饲料是可以使用,并在饲料成分表中查出其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三)确定要考虑采用的饲料组成成本。

(四)考虑所用饲料的局限性和限量。

(五)计算出最经济的饲料配方。

四、饲粮配合的方法

饲粮配合方法有许多种,如:方块法、联立方程式法、矩阵法、试差法、电子计算机法(程序法)。尽管有时每种方法计算有所混淆,如果做得正确,最后结果都是接近的,即能经济地(最低成本)提供一种理想的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平衡和满足需要量的配方来。但是更要重要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纯利润(净利)。

五、配方设计

(一)设计饲料配方时,先把饲料分为三大类,即:

.能量饲料:玉米、麸皮(次粉);

.蛋白质饲料:豆饼(粕)、棉仁粕、菜籽粕、鱼粉、血骨粉等;

.矿维补充料:包括磷、钙和氨基酸或称预混料。

能量饲料在猪禽配方中一般占50-70%,蛋白质饲料一般占20-35%(妊娠猪例外),矿维补充料3-12%。三类饲料的比例随畜种和不同生长阶段而异。最简单的配方为玉米+豆饼(粕)+矿维预混物(包括保健药)配方。但价格较高,一般生产者难以采用。如欲降低饲粮成本可采用当地常用的价廉的麸皮、次粉去替玉米或用棉仁粕、菜籽粕等替代豆饼(粕)饲料,但应保持最低限度的能量浓度和粗蛋白含量。如配方中欲加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平衡饲粮中的氨基酸,则在配方中降低粗纤维蛋白质二个百分单位,以减少较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如豆饼(粕)、鱼粉等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二)无鱼粉日粮配方

鱼粉在畜禽日粮中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它蛋白水平高,蛋氨酸含量高,适口性好,很受饲养者的欢迎。

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鱼粉的价格来断上涨,进口鱼粉奇缺,国产鱼粉质量又不稳定,其主要问题为:蛋白质含量高低相差悬殊,伪造掺杂产品难以分辨,有的场子喂了霉变的鱼粉导致肌胃糜烂或中毒以及沙门氏菌病,造成不必国的损失。因此,目前国内和一些主要的种畜场都避免使用鱼粉。

无鱼粉日粮的配制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用大豆饼(粕),如用豆饼(粕)取代鱼粉应注意的问题是:

1)、豆饼(粕)中的脲素酶活性要符合饲用标准(<0.5)。

2)、保持配方中蛋白质的原有水平。

3)、适量添加蛋氨酸,必须时还应补加赖氨酸,以弥补必要氨基酸的不足。

4)、全料价格比用鱼粉时要低。

(三)以可利用(有效)氨基酸配制饲粮

众所周知,猪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的营养,因此在配制饲粮要注意氨基酸的平衡性,但经常发现饲粮中以等蛋白质含量用其它饼类如棉仁粕、菜籽粕等替代常用豆饼(粕)饲粮的水平。

营养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经过试验研发现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蛋白质饲料来源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大的差异而造成的。而且亦已测定出畜禽主要饲料的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率。

因此有些饲料厂已经开始采用可利用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和蛋氨酸)来配制饲粮。以等可利用氨基酸来进行饲粮中计算其它饼类与豆饼(粕)的替换值,以确保配合饲料的稳定性及效果的一致性。

猪饲料粗蛋质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如下表:

指标玉米豆粕豆饼棉粕菜粕花生饼葵花饼鱼粉肉骨粉

赖氨酸53

蛋氨酸60

(四)饲料添加剂和饲料预混物

1)、饲料添加剂它是一类在畜禽饲粮中添加量很少,用以纠正由于饲粮成分的缺乏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症或在畜禽的生长中起特作用的物质,广义上说,饲料添加剂可可分为四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生长和/或效益促进剂。

2)、预混料它是用再体将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微量原料,如维生素、矿剂、微量元素或药物混合在一起的组成,它们不含有蛋白质饲料。预混料在饲料中的使用量通常为1%或低于1%。

3)、预混料精它是由上述预混料加上常量钙、磷而组成,其用量一般高1%,用量范围可变动在1-12%之间。

4)、浓缩料它含有比例平衡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其它添加剂,一般是和谷物以及其它原料一起加入饲料中,其加入量约为10-20%,以满足平衡全价的饲料的要求。

5)、全价饲料一定是包含比例平衡的所有营养物,并满足畜禽各种营养成分需要的饲料。

预混料的目的是为了能添加量很小的微量原料维生素、矿剂、药物、抗生素和其它化学物安全而又精确地添加进饲料中。预混和提供预混的基本原因如下:

.在最终饲料中使微量原料均匀分布;

.克服称量和混料设备不足的问题;

.由于在每吨饲料中预混料的使用量为公斤而不是克,因此普通饲料厂的设备都能进行添加;

.由于预混料中已含有所有微量原料,所以就避免了在饲料厂称重不同微量原料的麻烦;

.在一家有特殊设备和训练有素工人的专门厂家生产预混料,可为所有饲料厂服务;

.避免在饲料厂内使用微量原料存货;

.提高微量原料存货的周转率;

在饲料厂工业中所用预混料可分为三种:商品预混料、厂内用预混料和客户预混料。

商品预混料通常由药物或维生素公司生产的单一单微量原料如维生素或药物和一种载体混合在一起的单一预混料,如复合维生素可直接加入商品饲料搅拌中,使用前也可在饲料内进行一步稀释。

厂内预混料它指的是经过稀释的商品预混料或者由商品预混料加上其它微量原料和稀释物组成的混合物。厂内用预混料一般都由饲料厂家各自生产,但有时也可由一家厂家供给其它的饲料厂。

客户预混料它是指由厂内用预混料变化而来。由商品预混料和其它的微量原料以及一种稀释物所组成的混合物,能满足一家饲料厂或它的特殊需求,称作客户预混料。

人工养殖蚯蚓对饲料有什么要求?

1、动物性饲料:即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各种畜禽粪便。在各种畜禽粪便中,鸡、鸭、羊、兔等粪便属氮素饲料,在配制饲养基时不宜单独使用,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氮、碳适中的饲料对蚯蚓生长发育有利。2、植物性饲料:即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树叶等均可配制饲养基。作物秸秆或粗大的有机废物应行切碎,这些无毒的植物性有机物质,经神众EM发酵腐熟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3、垃圾性饲料:即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属碳性饲料)均属蚯蚓垃圾性饲料。垃圾性饲料应筛,除去金属玻璃、塑料、砖石和炉渣,再经粉碎,然后才能进行发酵处理。河南民心生物科技

查看详细

棉粕、豆粕、菜粕类型的饲料有什么区别?

1、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的一种副产品,一般成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或浅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按提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两种。一浸豆粕是指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二浸豆粕是指先经过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一浸豆粕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含量高,是目前国内现货市场流通的主要品种。

2、菜粕是以油菜籽为原料,经过提油后的产物。压榨取油后得到菜子饼,浸提或预榨浸提后得到菜粕。

3、棉粕是棉籽经过压榨取油后得到棉饼,在经过浸提工艺将里面的残油分离出来后得到的一种微红或黄色的颗粒状物品。

二、物理成分

1、豆粕是一种高蛋白原料,无需脱毒即可用作饲料。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0%-48%,赖氨酸含量为2.5%-3.0%,色氨酸含量为0.6%-0.7%,蛋氨酸含量为0.5%-0.7%.

2、菜粕的粗蛋白含量在34%-38%之间,特点是蛋氨酸含量高(仅次于芝麻饼、粕),赖氨酸含量亦高。而精氨酸含量低,是饼、粕饲料中含量最低的。菜籽粕的有效能值偏低(淀粉含量低、菜籽壳难以消化利用)。矿物质中,钙和磷的含量均高,硒和锰的含量亦高。特别是硒的含量是常用植物饲料中最高的。

3、棉粕蛋白质含量一般为44.32%,仅次于豆粕的蛋白质含量48%,而高于菜籽粕的蛋白质含量36.04%。精氨酸含量高达3.6%-3.8%,而赖氨酸含量仅有1.3%-1.5%,只有豆粕的一半。

查看详细

鱼苗期到一斤大草鱼需要多少饲料?

这要看养了多少鱼,以八千尾鱼苗为例:饲料十吨,正常收获六千公斤左右,养鱼想高产一个塘子不够,最好是三个塘子,先在一个塘子放三万尾鱼苗,长到半斤左右进行分苗,这样产量高。

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保证苗种下塘成活率:

一、晴天下塘。

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时鱼苗适应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二、壮苗下塘。

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流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

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要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四、“无害”下塘。

由于鱼苗较小,抵抗敌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较弱。鱼苗下塘前,必须用密眼网对全塘拉网1~2次,将塘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生杂鱼等可能危害鱼苗的生物清除,确保下塘鱼苗的安全。

五、适时下塘。

过早鱼苗太弱,生命力较差,此时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过迟鱼苗由于卵黄囊已被吸收完,体质变差,容易死亡。应在鱼苗孵出4~5天,能自由游动、摄食食物时及时下塘,这是最佳时机。

六、开食下塘。

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七、同批下塘。

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八、调温下塘。

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关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才能放苗入池。

查看详细

什么是功能性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功能性添加剂指通过饲料添加,进入动物体内发挥一定生物学功能的添加剂。按物质属性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化学本质上属于已知的营养物质,但这种营养物质已经超出传统营养的概念,属于营养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按物质功能可分为生长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采食调节剂、代谢调节剂、畜产品品质调节剂和微生态调节剂。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1、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调控、改善、促进生长,或者是在某些条件下,可稳定体重、保持体况的一类添加剂,大部分情况下的作用就是提高生长。

2、免疫调节剂:当前研究应用较多的免疫调节剂有以下几种。

糖类:包括来自植物的多糖以及低聚糖;

蛋白类:包括抗体(Ig卵黄抗体)、氨基酸、小肽;

脂类:PUFA(不饱和脂肪酸);

核酸:核苷酸;

微量养分:矿物元素、维生素;

植物提取物:酮、苷;

其他:抗氧化剂、防霉解毒剂。

3、采食调节剂:采食调节剂调控的方向是提高采食量和控制采食量,其调控机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化学、物理调节来达到调节的作用。

4、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主要指肠道的内环境,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消化道形态结构,消化液的组成,食糜的理化性质,pH值,温度,微生物的菌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这些要素统称为微生态环境。凡是能调节微生态环境的物质称为微生态调节剂。

5、畜产品品质调节剂:影响畜产品品质的因素包括营养、遗传、疾病控制、饲养管理以及加工技术等。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8 热度: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