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应该说是一只还是一条?

一只蝌蚪。

养小蝌蚪的玻璃瓶,一般应该放在向阳面,但是不要让太阳晒。用水藻、碎菜叶、煮熟的蛋黄或蚯蚓末、面包屑、金鱼饲料等喂养蝌蚪,每次喂得不要太多,每隔几天换一次水。不要太精心,但是也不要让水变臭了。记住不要用井水。 养蝌蚪的玻璃瓶内应放一些水草,放水草不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水草能不停地从水中吸收蝌蚪呼出来的二氧化碳[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放出蝌蚪所需的氧气,供给蝌蚪呼吸用。 蝌蚪是要变成两栖动物的,所以要给它呼吸空气的环境。水中可以放一些能够露出水面的石头,以便它发育成幼蛙后及时上来适应两栖,否则小青蛙会被淹死。

蝌蚪应该是一只或一条

呵呵这么一个问题把大家都难住了啊,一只啊那还用问啊

怎么喂养好蝌蚪?

1.海草!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如果您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

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呵呵~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

如果您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

■很多青苔的石头放在水里面

他就会去【刮】那来吃了

■若是饲料的话,要等到泡烂了才可以吃(不然要稍做研磨);如果饲料太小,蝌蚪摄食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需要先做稍微的观察,才能喂它们选择适当的饲料。

■如果,饲料突然喂完了,或者偶尔想替它们换换口味,可以选用”烂青菜〃(是煮烂,不是放到烂的喔!),让蝌蚪容易刮食。

■若觉得每次都要煮青菜很麻烦,可以一次煮多一点,然后柔成大小适中”青菜丸子〃冷冻起来,每次取出一颗投入水中,过一会,蝌蚪就可以吃了。以此法配合饲料交互喂食,蝌蚪就可以顺利的长大啰!

■还有,刚孵化的蝌蚪可以喂食碎面包屑、饭粒、煮过的蔬菜等;长出后脚后,就可以喂食小鱼干、碎柴鱼片、虾肉、贝肉等等。

吃水藻和腐败植物.

2.该

3.可以

4.不同种类

5.可能太饿了,或您养的方法有误!

一定要投我,我找了好久。

呵呵!

查看详细

蝌蚪会饱死吗?

如果食物丰富,蝌蚪会一直吃的,从而会出现蝌蚪会饱死的现象。

正确的蝌蚪饲养方法:

一、蝌蚪的饲养方法:

1.蝌蚪是吃浮游生物,饲养蝌蚪最好用池塘水,自来水是不行的,纯净水也不行。

2.蝌蚪会自相残杀的,很多在一起的时候,自身会分泌一些毒素,杀死一部分个体,以至让其余的个体在有限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3.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煮过的菠菜和窝苣是适宜的饲料,但不要煮得过熟,并且要去掉纤维。

4.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每次给食后残留的饲料,必须用吸管清除出去,并且每隔一两天换一次水。最简便的饵料是面包、饼干的碎屑或碎饭粒,也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作为动物性饲料。

5.养蝌蚪只需要一个“裸缸”(就是空空的一盆水)就可以了,如果您觉得这样太残忍的话,只需要在底部铺一层细砂,再放一些生命力强韧的水草,这样就很高级了。

6.3~5天换一次水,而换水的时候,只需要倒去2/3的水,再将已曝气过的自来水加到原本的位置就好了。

二、蝌蚪不同成长时期的表现:

1.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2.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

3.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查看详细

青蛙蝌蚪有什么病?

车轮虫病[症状]患病蝌蚪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动作迟缓而离群,常招致大量死亡。[病原体]为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车轮虫,因其反口面观似车轮而得名,侧面观似钟形,它寄生在蝌蚪体表和鳃口,以纤毛摆动在蝌蚪体表滑行,以胞口吃蝌蚪组织细胞和血细胞。[防治]第一、减少蝌蚪的养殖密度,加强营养以预防发病;第二、发病初期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合剂或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第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切碎的韭菜20克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连续进行1-2次,可控制发病蝌蚪不至于恶化死亡。蝌蚪肤霉病[症状]蝌蚪体表受伤处可见白色棉絮状纤维。患病蝌蚪活动迟缓、摄食困难,体弱,严重者并发其它疾病致死。[病因]感染水霉菌所致。菌丝先从伤口侵入,逐渐深入肌肉,并向体外长出分支繁茂的白色菌丝。水霉菌侵入危害后多导致其他病菌加害于蝌蚪。[防治]第一、避免蝌蚪体表受伤。第二、对患病蝌蚪用0.5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蝌蚪烂鳃病[症状]蝌蚪鳃丝腐烂发白,鳃上常附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常游于水面,活动缓慢,严重者伴有其它疾病致死。[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所致。[防治]第一、蝌蚪池用生石灰消毒清池。第二、蝌蚪池水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克或漂白粉1克调成水剂后泼洒,隔日再施用1次,效果明显。蝌蚪鳃霉病[症状]与蝌蚪肤霉相似,患病蝌蚪的鳃部苍白,有时呈现点状充血或出血状,严重时鳃溃烂,呼吸受阻而死。[病因]由鳃霉菌侵入鳃部所致,多发生在水质污染,有机质含量过多而发臭的蝌蚪池内。[防治]第一、防止水质污染。第二、已污染的蝌蚪池要用生石灰水清池,加速有机物分解,杀死鳃霉病菌。第三、患病蝌蚪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比例配合)浸泡治疗。舌杯虫病[症状]舌杯虫寄生在蝌蚪尾部,以周围水中的食物粒作营养。对寄生组织无直接破坏作用,但在蝌蚪密度高,每年7~8月份发病高峰期时感染快,舌杯虫繁殖数量多,对蝌蚪危害增重。[病原体]为舌杯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单细胞动物。[防治]第一、消毒池塘,改善水质。第二、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泼洒,7小时后有70%的虫体从蝌蚪身上脱落,24小时治愈率达95%以上。出血病[主要症状]已长后腿的蝌蚪腹部及尾部有出血斑块,故又称红斑病,蝌蚪在水中打圈一段时间后沉入水底死亡。[病因]由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防治]第一、定期消毒水体,经常保持饲料卫生,及时消除剩饵。第二、将蝌蚪高度集中于网箱内,按每万尾蝌蚪用5单位青霉素和50万单位链霉素液浸泡半小时,疗效显著。斜管虫病[症状]患病蝌蚪体色由黑褐变黄褐,常浮于水面、池边,反应迟钝,手捉网捞时也不逃离,常停食,腹部小,严重时很快死。[病原体]为寄生体表的大量斜管虫,该虫亦属原生动物门,毛虫纲单细胞动物。[防治]与车轮虫相同。锚头鳋病[症状]患病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导致生长停滞,消瘦,严重时死亡。[病原体]为锚头鳋寄生,虫体头部深钻进蝌蚪肌肉组织内,吸取蝌蚪的营养,虫体其它部分则留在蝌蚪体外,一尾蝌蚪如有1-2尾锚头鳋寄生时,症状较轻;如有3-4尾或更多虫体寄生,则蝌蚪很快致死。[防治]第一、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病蝌蚪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2~3天。锚头鳋很快就会陆续死亡。用药水浸泡蝌蚪时,蝌蚪会浮头。可在浸泡后用清水洗去蝌蚪上少量被药水氧化的黏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蒙,处理后蝌蚪将呼吸正常而不再浮头。青蛙成体也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情况,但危害比蝌蚪轻些。防治方法同上。第二、也可用0.5ppm的敌百虫液或鲜松树汁全池泼洒。

查看详细

青蛙生出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刚出生是灰白色,过一段时间是灰黑色,纯黑色的蟾蜍的蝌蚪。青蛙蝌蚪尾长,处于蝌蚪期比蟾蜍久还有最容易区别就在于:青蛙,也就是虎纹蛙、黑斑蛙等泛称,这些蝌蚪嘴在身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蟾蜍蝌蚪嘴在脑袋下面,从背面看不到。

查看详细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什么?

一般为2-3个月。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里。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