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临床应用

1、生用

(1)癞瘕痞块:治腹部痞块胀痛,可与八月札、玫瑰花、石见穿、白花蛇舌草等同用。亦可用本品煎膏摊贴痞块,并用酒调膏内服(《保寿堂经验方》)。

(2)瘿瘤、瘰疬:本品与夏枯草、昆布、海藻、贝母、青皮等同用,可治瘿瘤肿痛,有理气化痰散结作用。用本品生熟各半,研末,酒调服,能清热、化痰散结,可用于瘰疬未破或已破(《衍义》)。

2、炒用

(1)胃脘胀痛:可与山楂、莱菔子、麦芽、枳实、槟榔等同用,能消积化食[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胃脘胀满疼痛。

(2)小儿疳疾:常与人参、炒莱菔子、炒神曲、使君子、炒青皮等配伍,用于宿食停滞,疳疾痞块,肚胀青筋,面黄肌瘦,精神不振,具有消积杀虫,健脾理气的功效,如千金保童丸(《古今医鉴》)。


水红花子怎么做米酒药?

【药材来源】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le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干燥,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熬令香”的炮制方法(《千金》)。宋代微炒入药(《圣惠方》)。明、清两代仍沿用炒法(《入门》、《得配》)。

【现代炮制方法】

1、水红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2、炒水红花子:取净水红花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爆花,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水红花子呈扁圆球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黄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短突尖,基部有果梗痕;质坚硬;种仁白色;粉质;气微,味淡。炒水红花子形如水红花子而大,鼓起爆裂,裂面呈白花状;质松脆,有香气。

【质量标准】水红花子总灰分不得过5。0%。含花旗松素不得少于0。15%。

【炮制目的】水红花子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胃经。具有散瘀消瘾,消积止痛,健脾利湿,化痰散结的功能。

生品力较猛,长于消瘀破症,化痰散结。用于瘕瘕痞块、瘿瘤、瘰疬。炒水红花子药性较缓和,并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消食止痛和健脾利湿作用较佳。用于食积脘腹胀痛,小儿疳疾。

查看详细

决明子冬瓜子水红花子泡水喝会影响阴唇吗?

你好不会。建议1、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换,清洗外阴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洗后的内裤要放在太阳下爆晒,不要晾置于卫生间内。2、穿着衣物须透气,不要连续穿着连裤袜或紧身牛仔裤。3、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4、如果以前喜欢穿着泳衣坐在泳池边聊天,那以后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场、浴室这样的地方都不要随便坐,公共马桶也不例外

查看详细

水红花子的简介、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荭蓼、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果实。本品呈扁圆形,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水红花子.jpg

水红花子的简介

【名称】:水红花子

【别名】: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性味】:咸,寒。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

③《药材资料汇编》:辛,无毒。

④《药材学》:性平,味甘。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分】:为蓼科植物红蓼的干燥成熟果实。

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消积;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明目。主胁腹症积;水臌;胃脘痛;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散血消癥,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

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②《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③《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④《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⑤《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附方

①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

③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外敷。

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查看详细

水红花子炮制方法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熬令香”的炮制方法(《千金》)。宋代微炒入药(《圣惠方》)。明、清两代仍沿用炒法(《入门》、《得配》)。

【现代炮制方法】

1、水红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2、炒水红花子:取净水红花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爆花,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水红花子呈扁圆球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黄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短突尖,基部有果梗痕;质坚硬;种仁白色;粉质;气微,味淡。炒水红花子形如水红花子而大,鼓起爆裂,裂面呈白花状;质松脆,有香气。

【质量标准】水红花子总灰分不得过5.0%。含花旗松素不得少于0.15%。

【炮制目的】水红花子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胃经。具有散瘀消瘾,消积止痛,健脾利湿,化痰散结的功能。

生品力较猛,长于消瘀破癥,化痰散结。用于瘕瘕痞块、瘿瘤、瘰疬。炒水红花子药性较缓和,并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消食止痛和健脾利湿作用较佳。用于食积脘腹胀痛,小儿疳疾。


查看详细

水红花子副作用是什么呢

水红花子这个药材的名称听起来非常的陌生,但是实际上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有很多地区都会种植这种植物当做观赏的花卉,非常的好看,而且水红花子对于身体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调理我们的胃部就可以使用这种药材,不过也有副作用存在,那么水红花子副作用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水红花子副作用

水红花子副作用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厚1~1.5毫米。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线状,先端有刺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时残留膜质花被。果皮厚而坚硬。种子扁圆形,种皮浅棕色膜质;胚乳粉质,类白色,胚细小弯曲,略成环状。气微弱,味淡。以饱满充实,色红黑者为佳。

生于田间、路旁、湿地,常生湿地上,亦见于村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 、山东、江苏。分布中国南北各省区,但海南尚未发现。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和苏联均有。

《本草衍义》载有水红子,《政和本草》将水红子附于水蓼项下,此均指蓼科植物荭草的果实。荭草载于《名医别录》中品,据云:"荭生水旁,如马蓼而大,五月采实"。苏颂说:"荭即红也,似蓼而叶大"。李时珍说:"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红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这是水红花子的用药禁忌,也就是说上述这类人不能吃水红花子,而且水红花子有一些毒性,服用时应遵循医嘱。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9 热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