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大红菇与毒红菇?

今天采了蘑菇,疑似是毒红菇,感觉气味也没有辛辣,便拿生的蘑菇尝一下,感觉舌头麻、辣,那应该就是毒红菇了。(用该方法要记得及时吐出来和漱口,仅供参考,不可用于判断其他蘑菇)

大红菇与毒红菇长的非常相似,一般很难辨认,但看见红蘑菇不要急着采摘,要先版确认好究竟是权什么品种的蘑菇。

第一:从气味上分辨,大红菇的气味是香味,毒红菇的气味是辛辣的味道。

第二:从子实体的大小上分辨。大红菇子实体一般大型,菌柄较粗,菌盖表皮脆弱,破了会流红色的汁液;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菌柄比大红菇细。

红菇别称大红菇、真红菇、正红菇等,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均属于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菌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红菇和毒红菇的区别吧!

1、大红菇:大红菇的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扁半球形后平展,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菌褶、菌柄均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囊状体近梭形。

2、毒红菇:毒红菇的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5-9厘米,扁半球形,后变平展,老时下凹,粘,光滑,浅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棱纹,表皮易剥离,菌肉白色,菌褶纯白色,菌柄白色或粉红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囊状体披针形。

1、大红菇:大红菇营养丰富,无毒,属于高蛋白食物,有滋补身心的功效,老少皆宜食用,既可以单独煮、蒸、炖,又可以作为一种佐料加到肉类、蛋类中,刚采回的新鲜红菇煮或炖后,其肉滑嫩味佳,汤鲜红甜美,若与鸡、鸭肉或猪上排一起煮或清炖,则色、香、味俱全。

2、毒红菇:毒红菇味麻辣[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毒,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大红菇与毒红菇长的非常相似,一般很难辨认,但看见红蘑菇不要急着采摘,要先确认好究竟是什么品种的蘑菇。

第一:从气味上分辨,大红菇的气味是香味,毒红菇的气味是辛辣的味道。

第二:从子实体的大小上分辨。大红菇子实体一般大型,菌柄较粗,菌盖表皮脆弱,破了会流红色的汁液;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菌柄比大红菇细。

1、外观形态不同

大红茹的子实体一般为大中型,菌盖直径约,初期呈扁半球形,后期平展而中部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菌褶、菌柄均白色。

毒红菇的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5-9厘米,扁半球形,后变平展,老时下凹,粘,光滑,浅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棱纹,表皮易剥离,菌肉白色,菌褶纯白色,菌柄白色或粉红色。

2、产地不同

大红菇多产于江西、陕西、湖北等地,国外分布在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地。

毒红菇多产于河北、吉林、河南、江苏、安徽、、甘肃、、西藏等地。

3、毒性不同

大红菇营养丰富,无毒,属于高蛋白食物;而毒红菇味麻辣,有毒,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预防误采、误食毒菇的原则

1、在野外采摘蘑菇时,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人跟随并指导,切忌想当然采摘野生蘑菇,以免食用中毒。

2、在市场购买食用蘑菇时,特别是野生菇干品时,如发现异样者应挑除。

3、对含毒但可食用的种类,一定要严格按照这种蘑菇的食用方法烹调和食用。

干红菇泡水掉色是真红菇吗?

掉色是正常的苋菜煮熟了也会掉色别名:正红菇、真红菇、血红菇、朱月午、红椎菌、红茹、美丽红菇、鳞盖红菇、葡酒红菇

使用提示:每次5~6朵即可满足所需。红菇知识介绍:红菇属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珊瑚红色或更鲜艳,可带苋菜红色,边缘有时为杏黄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但嚼后慢慢有点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浅乳黄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干燥后深苋菜红色、鲜或暗紫红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多产于我国的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红菇营养分析:1.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2.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4.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5.还可预防消化不良,儿童佝偻,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红菇适合人群: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贫血者、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食用。红菇食疗作用:味甘性温,有补虚养血、滋阴、清凉解毒的功效;

治贫血、水肿、营养不良产后恶露不尽、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以此菇加青仁黑豆、赤肉炖服、可治产妇贫血,也可与其它各种肉类蒸、炖食用,可补血健体。红菇做法指导:通常食用作蒸、炖、炒、烩均可,如与鸡、鸭等各种肉类同烹则味道更佳,实为家备和宴席之珍品,素以醇厚鲜美,清香爽口,汤色清红而著称。

烹饪方法:将红菇干品用清水快速冲洗后,放入适量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再将红菇放入肉类中煲汤、味美、香甜、是宾馆、酒家、家宴营养价值的天然食品。

查看详细

红菇吃了有什么作用?

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但是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它吃多易上火,尤其是病后初愈之人不要多吃,容易造成虚不受补。所以建议食用红菇时少食多餐

查看详细

红菇有什么作用?

大多数红菇属真菌是可食的,崔波报道河南境内有红菇属真菌31种,其中可食用菌种占77.4%,福建闽西北的林杰报道的红菇属真菌中,可食用菌种也占72%。红汁乳菇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与其他植物性食品相比,粗纤维的含量非常高,其纤维由果胶类物质构成,其中大半混以几丁质,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红汁乳菇中含有较丰富的Ca,Mg,Fe,Zn,也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常食可保持人体内这些元素的平衡

红菇营养分析:

1.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2.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3.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5.还可预防消化不良,儿童佝偻,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

第二条是作用

查看详细

在山上如何识别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葡酒红菇、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朱月午、红椎菌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不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有时被白粉,珊瑚红色或更鲜艳,可带苋菜红色,边缘有时为杏黄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但嚼后慢慢有点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浅乳黄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产地: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查看详细

红菇的营养价值红菇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红菇营养丰富,属于高蛋白食物,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健脑、养颜、祛水肿、补精神、强身体等功效,经常食用有益肠胃,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防感冒、消化不良、肝硬化、抗癌和儿童佝偻。红菇既可以单独煮、蒸、炖,又可以作为一种佐料加到肉类、蛋类中,老少皆宜食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