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烂肚子有什么解救方法?

在日常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营养均衡、水质清新、注重消毒;一旦发现病情,要积极治疗,做好隔离,防止病原传播。

1、寄生性疾病

①.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4分钟,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②.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毫米~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天~5天一次。

③.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④.指环虫病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分钟~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天~3天,疗效好。

⑤.吸虫病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⑥.隐鞭虫病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0.1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杀灭。

⑦.鲺病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2、细菌性疾病

①.烂尾病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月~10月,死亡率很高。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

②.溃烂病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月~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分钟~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③.细菌性白斑病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3、其他病害

①.营养性障碍综合症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月~10月,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

②.增生性肾脏病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占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

石斑鱼什么时候进食?

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小时~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进行。11月~12月、3月~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投饲的一般原则是,小潮水流缓水清,水温适宜时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饵量一般掌握在鱼体重的8%左右,每次投喂时,应先投入小许、分批缓缓遍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由于石斑鱼是吞咽方式进食的,因此饵料的个体大小要小于鱼的口径。投饲还应讲究定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查看详细

哪种石斑鱼最贵?

其实是不固定的,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种类,价格都不一样,好的石斑鱼在酒店能卖几百块钱一斤(像东星斑);有的石斑在地方上只卖几十块钱一斤,当然野生的肯定比养殖的贵。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是石斑鱼中的上品。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查看详细

石斑鱼又名什么鱼?

石斑鱼又名鲙鱼,系鲈形目,鳍科,俗称岩头鱼石斑鱼为触礁性鱼类。具体细分有很多品种。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查看详细

石斑鱼怎么做最好吃?

主料

石斑鱼

600g

辅料

适量

适量

大蒜

2g

2g

香葱

5g

番茄酱

20g

味级鲜

2g

料酒

2g

辣皮子

2g

步骤

1.食材:石斑鱼 番茄酱姜大蒜香葱香菜料酒盐味级鲜植物油白糖辣皮子

2.石斑鱼收拾干净,把鱼身切花刀,用盐腌制一会

3.大蒜切片,姜切片,香葱香葱辣皮子洗净切末

4.热锅凉油加姜石斑鱼,煎到一面发硬发黄

5.翻面继续煎到两面金黄色捞起

6.锅里留底油,加辣皮子姜片和香葱大蒜片炒出香味

7.倒入蕃茄酱翻炒一下

8.加入适量水

9.加入鱼

10.加少许料酒,味级鲜盐和糖调味。

11.小火煮10分钟左右至鱼入味,再转大火收汁出锅,装盘撒上香菜末即可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4 热度: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