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芪有什么药效?

病情分析:,小北芪又称黄芪,主要的药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对气虚,肾虚患者是很好的滋补品,可以煲汤喝,

北芪与黄芪功用有什么区别?

一、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所谓北芪指的是在北方生长的黄芪,它是黄芪众多品种当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二者是包含关系。二、由于黄芪种类多,其功能范围也较广,而实际上北芪的功效已包含在黄芪中,两者皆主治虚症,具体区别如下:黄芪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查看详细

小北芪与北芪的区别是什么?

;小北芪与北芪功效一样。

黄芪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的补气药,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北芪,即东北黄芪,又名膜荚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长呈棒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披针形,茎叶均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对生,开淡黄色蝶形小花;荚果膜质,花期7-8月,果期8-9月。北芪喜凉爽干燥气候,以排水良、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佳,多生于海拔米间的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北芪的根为补虚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为补药之长”,可见北芪做补益药历史悠久。

参考资料:

查看详细

北芪是什么?

北芪别名棉芪,黄芪等。属于中草药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吉林省长白山,山西省等地。北芪的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北芪具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排毒,补脾益气等功效。北芪可治疗体虚乏力,腹泻,脱肛,自汗,盗汗,身体虚弱,子宫脱垂,创口不愈合等症状。如果有阴虚阳亢,气滞湿阻,食积内停,痈肿初起的患者建议服用北芪。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8 热度:455